玉蘇普江·艾麥提
摘要:我國對于少數民族的漢語普及力度越來越大,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當前部分少數民族的初中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所以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導致初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較低的因素,并針對性的提出提高初中少數民族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的措施,以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漢語交際能力,促進其未來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漢語;少數民族;交際能力
由于新疆的漢語教學受人口分布、語言使用狀況、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約,教學呈現出特殊性。近五十年來,新疆的漢語教學根本沒有考慮不同語言環境下學生漢語基礎的差異,一直被語法——翻譯法所統治,在各種測試中翻譯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翻譯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標準,殊不知翻譯本身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這種教學誤區使在中、小學學了近十年漢語的學生到了大學階段仍然要經過預科,仍然說不出簡單的完整句子,更不用說用漢語進行得體的交際了。因此,在教學中怎樣根據這些特殊因素的不同和變化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一、導致初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不足的因素
通過對初中少數民族學生的調查和交流,筆者發現如下的因素導致這些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較低。首先是學生由于自身母語的影響,導致學生使用漢語交流的過程中,語序與發音都帶有母語特色,進而漢語交際無法順利的進行下去;其次是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其所處的環境中交流時使用的都是本民族語言,缺乏有效且持續的漢語言環境與氛圍,無法讓學生持續使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第三,當前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尚未能擺正對待學習漢語的態度,而且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也不夠到位。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土生土長,未來也存在極大可能留在當地生活工作,所以學習漢語知識屬于多此一舉,日常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就已經足夠,所以消極對待漢語學習,消極學習漢語知識,導致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較低。
二、應對初中少數民族學生漢語交際能力不足的措施
1.注重激勵學生,以提升學生對于學習漢語的信心。
因為本民族語言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所以其日常對其使用頻率更高,導致其對漢語交流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此除了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之外,還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漢語的動力與興趣。所以少數民族初中漢語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日常漢語交流的實際情況,注重激勵學生。在漢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時候,教師需要及時發現學生交流時候出現的問題,并且就其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正,讓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學習漢語過程中的變化,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漢語方面的天賦,從而在學習漢語方面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在漢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會表現的更為主動,更加積極努力學習漢語知識。
2.注重構建漢語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對漢語的正確認識。
初中漢語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構建漢語教學氛圍,才能夠讓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的使用漢語進行交流,進而提升自身的漢語交際能力。在所構建的漢語教學氛圍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對漢語的正確認識,讓其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可以更加主動的使用漢語進行交流。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娛樂”相關的漢語知識時候,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娛樂相關的漢語知識,此外,初中漢語教師還需要就娛樂相關的漢語知識進行發散,讓學生了解漢語內容的重要性,引導其產生掌握漢語,以可以獲得更多學習知識的渠道。
3.教師需要提升漢語教學的力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漢語交流環節。
在初中漢語課堂教學上,教師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力度,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幫助學生從中學習掌握更多的漢語交流技巧,學習更多的漢語交際知識與技巧。所以初中漢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教案進行深入研究和豐富,認真尋找課堂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及難點,并且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可能提出的疑問一一作出解答。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預留一定的時間,以供學生能夠在此期間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如此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所學習漢語知識的印象明顯加深,而且還能夠讓少數民族的漢語課堂教學趣味性得到顯著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就“美食”相關話題進行討論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一一表述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在為學生提供課堂漢語交流機會的同時還讓學生對于美食相關漢語知識的印象顯著加深。
4.研究分析少數民族學生在漢語交流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總結和完善。
由于漢語并非初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所以其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勢必會存在著諸多問題,作為漢語教師,只有及時對學生交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且就其中的不足之處加強教學,才能夠使得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切實得到提高。所以作為初中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師,應當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在漢語交流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詳細的了解和記錄,之后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并且對整理后的交流問題一一解答,除了及時完善自身的漢語教學內容之外,還需要為學生繼續提供交流機會,從而讓漢語教師能夠繼續驗證自己的改進是否有效。
三、總結
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既不同于母語教學,又區別于外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因而不能簡單地套用第二語言教學理論 ,必須對國內外的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及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并結合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特殊性尋找一條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水平的新途徑。當前,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合作和交流頻率顯著增加,所以針對能夠熟練使用民族語言和漢語進行交流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并且當前已經有無數事實證明,少數民族學生在密切使用漢語學習交流后,其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上都得到顯著的提升,所以可以證明少數民族應用漢語作為學習工具,能夠更好的學習人才和現代科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未來能夠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所以作為初中少數民族漢語教師,要積極采取各種合理措施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最終提升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如合艷木·阿卜杜瓦伊提.口語練習延遲法在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7(19).
[2]劉福紅.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