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晶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共同追求。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因此,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鞏固課改成果、推進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實施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深入鉆研教材,實施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我們在備課時要多角度鉆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備好教材,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師不僅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為一體。
例如《按比例分配》中的例題本來是:“銀燕電器廠有職工270名,男、女職工人數的比是5:4。這個廠男、女職工各有多少個?”這個應用題給我們展示了“按比例分配”的一般題型,但離學生的生活現實較遠,學生在生活中恐怕很難遇到這類問題,人為編造的痕跡太重,不利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基于對此的認識,在備課時,教師選擇了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沖泡果珍這樣常見的生活情景來教學。“泡制一杯400毫升的果珍飲料,果珍與水的比為:1:7。果珍放多少毫升?水放多少毫升?”上課時,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伙伴操作,最后一杯杯香甜可口的果汁終于成功配制出來。整個課堂氣氛其樂融融,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其實,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資源。備課前,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認真分析教材,有針對性地收集相關的生活資料“為我所用”,融入教學設計之中。力爭做到:學“生活”、用“生活”、服務“生活”、創造“生活”。
二、精心創設情境,增強教學氛圍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刨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面對新的體驗輪課改的挑戰,筆者認為:應該創設“活”數學課堂氛圍。
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同時,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事例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么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三、把握恰當時機,進行有效互動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轉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熱點,有效的師生互動,就是創設和諧教學氛圍的重要標志,組織得合理、有效,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新課標中倡導的師生“互動”是要徹底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例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教學,算出得數,其實并不難,很多學生都會計算,但對算理的理解則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引導學生探究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互動過程:師生共同列出算式:53+21。教師問:“那么結果是多少呢?”很多學生說是74。教師繼續追問:“那么53+21為什么等于74?你是怎樣想的?你能告訴不知道的同學嗎?”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算50+20=70,再算3+1=4,最后70+4=74。也可以先算53+20=73,再算73+1=74。還可以先算50+21=71,再算71+3=74。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這些算法,“這三種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發現原來這些方法都是“把加數看成整十數來口算”的。從而滲透“轉化”的思想。這里,教師正是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四、善于激勵評價,調動學習積極性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評價應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應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評價,要注重發現學生‘好的方面,要注意多給學生些鼓勵,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激勵性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數學有趣、有用和親切的一面,使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對數學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因此,在當前課程教學實施活動中,就要堅決改變僅以一張試卷分數來終結性地評價學生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情況的單一、片面、靜態的評價手段,建立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全面的、發展的、科學的、有激勵機制的課程素質評價體系。要改變傳統教學評價方式,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都納入到激勵性評價中。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學。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