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摘要]學生相對于學知識,學做人更重要。做人就要做實事,講真話,做真人。這是教育的要求,時代的呼喚。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將求真品質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將求真品質內化為真能力真智慧。
[關鍵詞]求真 品德教育 能力素質
一、“求真”是科學的態度。在學校教育中滲透求真品質的必要性及意義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普教界著名學者呂型偉。也就是說教育從精神層面講是奉獻、教育從態度層面講是求真、教育從追求層面講是創新。其中求真是教育最基本要求,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發展真理所在及客觀規律,如果教育中沒有求真的態度,就會摻入糟粕,再高的學問學歷也是注水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比一切都重要,“真”是教育之本。
目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下,每個人都對高分甚至滿分充滿了無限的向往,都覺得考試拿高分甚至滿分那就代表了成功,考試差幾分甚至是零點幾分就排三六九等上不同的層次的學校,班級給學生排名,學校給班級排名,社會上給大學排名,這種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偏激過分追求教學結果,其實是病態的,甚至是無知。這種狀態促使學校對學習優秀的孩子過分寵愛加以各種榮譽提高升學率,促使教師對學生偏重于知識的傳授而不重視思想品德的培養,也促使學生在虛榮心作祟下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視自身全方位能力的培養,從教與學兩個層面講都是不科學不求真的體現。西方的哲人盧梭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在教育的功利導向下,為了追求極致的高分,而讓學生消耗過多時間和精力做低水平重復練習,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也許暫時獲得一個不錯的分數,但孩子失去了中后期發力的綜合素質,侵蝕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顯然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更何況任何一次考試涉及到知識都只是知識海洋的一滴水,有其巨大的局限,都只能考出學生部分能力,是典型的高投入低產出很低端的事。這是在教育上不以學生為本,浮躁浮夸不求真的體現,我們要認識到培養人真才實學比一時的好成績高分數更重要。
教育的虛假繁榮再反哺到社會危害性更大,比如許多大學畢業生高分低能,體現在動手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差、獨立生存能力差,這種現象就是唯分數論成敗的結果。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脫節;教育固化形式單一缺少特色;教育過程缺少鼓勵欣賞而一味地鞭策;最終在考核方面,往往一考定乾坤,沒有綜合考量選拔人才的機制。馬云說:“阿里更不愿意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他們應該去中小企業。”哪個企業不愿意招人才呢?這說明高分與能力不能劃等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從小長期培養的。應試教育的缺陷在于沒有培育出社會需要的、發展全面的、德才兼備的人才。教育是科學,摻不得半點虛假,求真的態度整個社會都要遵守。
在很多企業的管理層看來,他們更加喜歡“白紙型”的大學生,愿意招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能聽話的大學生,這樣的學生更加容易掌控以及管理。馬云說:別介意出身,重要的是你做什么。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其一上怎樣的大學無所謂,關鍵要看上學時的學習態度;其二畢業于怎樣的大學無所謂,關鍵要看進入職場后做人做事的態度。也就是說:好學歷與成功不能等同,學生考試拿高分不能代表成功,考高分只說明有應試能力。在工作崗位,還需要繼續進取、再學習,進行艱苦的知識再創造,這才叫真知識、真成功。所以求真是個人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企業競爭、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需要。求真是學生終生受益的品質。
二、“求真”需要行動。教師要以課堂為陣地研究高層次的課堂教學
教師要教真品質、育真人。育人要按照“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總目標長期地教導和訓練。在日常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規范,課堂上真情實感浸潤求真品質。大學里設置的各學科的共同點是嚴謹、真實,客觀地反映現實。因此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挖掘教材教育功能。我所教授的數學學科是從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反映客觀現實,其特點是既嚴謹又高度抽象的反應客觀現實,據此特征聯系學生實際浸潤求真品質。
1、滲透求真品質應落實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上
教師要以真愛對待學生。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要以真誠之心奉獻教育。很多年輕教師會請教管理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我將最本質的內容告知他們:真心真意對待每一個學生,說事做事敢于擔當,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不鄙視不嫌棄寬嚴有度,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理解體諒學生的心境,安排教學活動。比如我提倡能力教育,組織互幫互學小組,其目的是讓學得明白的學生練習溝通表達,讓有疑惑的學生不恥下問、訂正錯誤,同學之間感覺彼此都有所收貨。我從這個角度講解提升職業能力,學生體會到了提高能力的真諦。由于課上時間緊,就安排在課下,我讓學生組織晚自習進行自學交流,通過微信與我傳送信息答疑解惑。由此開啟了學院上晚自習的教學的先例。
教師要用智慧認真管理學生。年輕教師經常認為無條件的與學生打成一片甚至沒有分寸的討好學生就稱為好管理。其實不然,言是傳,身是教,教師只有讓自身的品質素養達到應有的高度和境界才能說為人之師。高職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并不表示智力欠缺,反而思維開闊,敢于在任何場合跟老師斗智斗勇,挑戰老師的權威。班內有一雙胞胎兄弟,據說連親人都易認錯,其中之一經常請假不上課,學校規定曠課超三分之一不允許考試,我從兩人的眼神就能辨認一個堅定活潑自信,一個猶豫游離彷徨,戳穿了雙胞胎之一經常曠課的小伎倆。再比如學生借助我上課講“適當求助”的觀點向我借錢,我當場回絕,并直接反問學生我課上講的求助的前提是什么,學生支支吾吾的回答求助的前提:對于別人輕而易舉,對于自己是莫大的恩惠。此時我由守為攻地問:“你的求助能同時滿足這兩條嗎?”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會左右為難啞口無言。管理高職學生真的需要肚量與智慧。
2、滲透求真精神應落實在學習求知的過程中
高職生基礎差沒關系,關鍵看教師有沒有求真的精神去啟迪學生探求知識。課堂上我就將真實狀態、真實想法、真實做法讓學生去真實體驗。在課上適當的時機,我將以前寫過的短文《蠕蟲與橡皮繩悖論》、《由狼追兔問題想到》、《探究創造性思維的技術》中涉及的數學趣題,從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逐漸深入淺出的講解,對所涉及的知識、技巧、思想方法進行遷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看到了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感到非常興奮,聽得過癮。教師教書就是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教師還應將所見所聞所知的新事例新感悟結合教學內容輸送給學生,不知不覺地滲透哲理性、啟發性的內容,加入自己對人生、社會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自身的正能量,使課堂鮮活具有時代氣息和生命力。
3、滲透求真哲理應扎根于學生思想上
數學思想方法本質是轉化,數學主要思想體現在:化歸、普遍性與一般性、類比、極限法、數形結合、歸納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既要潛移默化,又要擴展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班內總有不學習混日子的學生,我利用學生的不完全歸納思維,課上默寫應該熟記的九個積分公式,我先將公式左半部分寫到黑板上,其中前五個順序與書本中一致,后四個打亂原書中順序,讓學生默寫右半部,考完上交試卷后,我指出后四個公式跟書中順序不同,讓作弊的學生自露馬腳。教育學生要學真本領同時指出不完全歸納法的危害。再比如滲透普遍性與一般性的思維,我在課前故意讓學生訂正作業中導數運算的12道題并寫在黑板最醒目的地方,之后,上課時讓全班默寫導數的12個公式,考試中,我面帶微笑并專注地看著幾個特殊的學生,直到看著這些學生交了白卷,考試之后,我問這幾個學生我的微笑的含義,同時指了指黑板上的12道題,其中有個別學生恍然大悟,羞愧的低下頭,多數成績好的學生指出就是公式的特殊化。
總之,教師以“真”字作為立教之本,教好書育好人。教學生求真知,學真本領,養真道德,說真話,辦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促進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