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摘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展示”是學生個體和小組合作學習信息的表達與交流的主要形式,基于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目標,通過學生的課堂展示過程,促進教師適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教師需要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創設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并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展示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展示;實踐與思考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展示”是學生個體和小組合作學習信息的表達與交流的主要形式,以自主學習為主線,注重學生主體探究,強調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學生主體性展示”基于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目標,通過學生的課堂展示過程,促進教師適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課堂展示是數學課堂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成就感的重要平臺,直接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師教學信息的反饋。展示的形式多樣,有個人展示,有小組合作學習展示,有過程展示也有結果展示。特別強調學生思維活動過程的展示,課堂提供豐富的機會,搭建學生展示自我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大膽表達,在生成中構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深刻認知。
一、“學生主體性展示”的緣起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里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實行“學生主體性展示”可以充分暴露學生思維過程,讓數學學習真正發生。“學生主體性展示”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初中生處于半兒童半成人的年齡階段,心理活動呈現出渴望老師、家長和同伴的肯定激勵的顯著特征,“學生主體性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合作分享等公民素養。
二、如何實施“學生主體性展示”
1.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創設讓學生展示的舞臺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主動展示的積極性,注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必須先樹立新的教學觀,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敢于標新立異,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充分解放其自主性、創造性,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敏捷,才可以自主地去探索、去創造,使學生散發出個性活力。
2.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
第一個層次是“固定內容展示”,選擇的時機一般是課前5分鐘左右的作業訂正評講環節,教師課前篩選好前一天學生作業中的典型問題,布置好班級學生輪流上臺講解展示“怎么想?怎么做?方法是什么?”等。這一階段主要是練“臺風”,規范學生的姿勢、口語表達,鍛煉心理素質,發現、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
第二個層次是“課堂生成性展示”,即在前一層次展示的基礎上,把展示方式的決定權交給學生本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決定自己在課堂學習過程的展示內容和方式。通過“課堂生成性展示”,教師獲取了課堂重要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3.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展示方式
課堂展示是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運用和提升。所以,展示的內容既要以學習重點為主,又要體現方法和智慧,展示的形式主要有個人展示和小組合作展示。
個人展示方面可以通過師生問答、學生板演、上臺講解、學生互相訂正糾錯等形式來展示。小組合作展示則需要明確本小組要展示哪些內容,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分別由誰來展示等;著重解決內容是否正確、方式是否恰當、分工是否合理等。如果由于小組的準備工作不充分,造成展示效果不好,沒能講清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沒能贏得同學的認可,勢必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這樣,一是影響課堂的效果,二是影響他們的發展。只有高水平的小組展示才會保證聽講的學生興趣被激發、情感被喚醒、能力被提升,才能使別人有再學習、再創造、再提升的機會。
4.積累展示經驗,反思不足,掌握展示技巧
“學生主體性展示”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教師應當樹立久久為功的理念,從基礎抓起,由易到難,在展示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務必做到展示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數學教學過程和效果的最優化,堅持一年兩年持續做下去,必將實現數學課堂的“舊貌換新顏”。
初中數學課堂實施“學生主體性展示”,凸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自信心,學生通過“兵教兵”成就課堂、成就同伴、成就自己。課堂上呈現了一種積極、和諧的氛圍,不時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生之間能夠有效地互動,真正實現了相互提升、相互促進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打造出高效的學的課堂。學生更愿意走進課堂進行學習和享受學習,因為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從中收獲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體會到了交流、分享、尊重和自信的快樂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