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明
[摘要]:在營林生產過程中,林業病蟲害對林木資源危害較大。因此,如何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成為了林業部門極為重視的問題。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營林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合理利用營林技術加強對病蟲害的全面治理,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營林技術;運用分析
[引言]:
林業生產對于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常林木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但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相對較差。森林病蟲害會對林業生產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經濟損失,同時嚴重影響林區的生態效益。為確保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必須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運用營林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1森林病蟲害頻發的原因
森林中的樹木通常都會有各種病蟲害,出現這些病蟲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國正在大規模地實行退耕還林、退牧壞草等政策,因此出現了大片人為制造的森林。人工制造的森林在功能上和自然森林有很大的差別,人工森林沒有強大的自然調解機制,所以樹林中的生態非常脆弱,一旦發生病蟲害就會導致大面積感染,而且人工森林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導致很多外來的物種侵入樹林,產生各種類型的病蟲害問題。二是,隨意的使用農藥,讓害蟲和病菌產生了抵抗力,防治的難度進一步增加。三是,有很多蟲害生命力比較頑強,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繁殖、成長,因此在防治的時候很難做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四是,大部分的人工森林中,種的樹只有單一的品種,所以缺少病蟲害的天敵,自然不能對單一的病蟲害造成威脅,越來越多的人工樹林讓害蟲得到了棲身場所,如果發生了病蟲害,就很難控制。不僅如此,在農藥噴灑的過程中,沒有理解農藥的使用方式,導致樹木上的很多有益生物被殺死,使生態環境更加惡化,最終使樹林中的病蟲害泛濫。
2營林技術具體實施問題
雖然在經采取多方營林技術和措施后防治病蟲害工作效果明顯,但具體營林實施過程中仍有問題頗多且困難重重,其為高度發揮和高度利用其優勢,還需多方采取措施進行具體完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盡量規劃造林、設計造林時提倡加入林業病蟲害防治具體內容,但是只限于理論成果,并未做到森防部門和營林做到密切配合,也未具體落實于實踐中;因為實施具體的營林措施的整體周期過長,且因素涉及方面過多,推廣起來比較困難。抗性樹種、混交樹種、撫育等方式很難實現大面積應用。因此,大多數地域仍然以純林營造也就是營造單一樹種這種方式為主,粗放型管理,林分并未具備質量;未對森林健康及森林生態系統自身防御病蟲害并未認識到位,營林活動未能實現適地適樹,規劃科學;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難免存在誤區,常為達到目的僅寄希望于其中某一種方式或者某一種藥劑就實現控制病蟲害,從病蟲害發生發展的特性來看,很難實現。
3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有效應用
3.1轉變防治觀念
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是那么順利,主要原因是林業技術人員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仍沿用傳統的防治策略,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防治林業病蟲害的目的,林業技術人員要有一個全新的觀念對其進行病蟲害防治。現如今,很多林業管理企業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還運用傳統的機械病蟲害防治方法,久而久之,林木害蟲體內會逐漸產生抗體,會影響病蟲害防治的進程。
3.2營造混交林,多樹種配置可減少病蟲害發生
營造混交林作為病蟲害的根本防御措施,全國各地分別不同程度開展研究和實踐工作,以混交林實現病蟲害防御。在防御光肩星天牛的營林設計中,混交馬尾松木荷屬于我國亞熱帶尤其丘陵地帶相對來說更值得廣泛推廣的混交優良針闊類型,馬尾松和木荷比例為3~5:1,以株間混交、行間混交、小塊狀混交或均勻混交星散狀為宜。一些植株可趨避或者引誘某種病蟲害,可以應用于病蟲害防治中,可在林間進行有意識栽植。
3.3選用抗病性較強的樹種
不同的樹種對于森林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樹種,其不同品種也會存在對森林病蟲害抵抗能力的差異性。采用營林技術防治森林病蟲害,要加強對樹種的科學選擇,盡量選用抗病性較強的樹種。通常,可選擇鄉土樹種開展營林工作。采用多樣化的混交種植方式,諸如針葉林與闊葉林混交、喬木林與灌木林混交等。通過加強營林技術的有效應用,保護林區生態多樣性,有效改善林區環境,增強林區樹木對森林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有效降低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3.4封山育林
森林病蟲害的傳播不僅僅是自然因素導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封山育林的方式是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因素對森林影響的有效措施。封山育林是林業人員定期的采取封山,減少人為的砍伐、放牧,清理林區內的垃圾等來保障樹木安全的成長環境的一種手段,從而促進森林植被的恢復。封山育林的方式不僅可以使人工造林植被獲得生長的機會,還能使林區內的生物種類變得豐富多樣,使得林區環境更加舒適,林木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增強。
3.5不斷完善森林監控體系
對于人工檢測來講,其手段十分靈活,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弊端。而不斷完善森林監控體系,能夠節省較多的人力、物力,還能提高病蟲害檢測的及時性。對于森林監控體系而言,其最為主要的作用是能夠有效控制預防、治理時間,及時捕捉林業病蟲害信息,將防治效果發揮到最優,還能保證樹木健康生長。
3.6保護森林益蟲
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加強對森林益蟲的有效保護。通過保護寄生蜂、益鳥、捕食性昆蟲等益鳥益蟲,充分發揮其對森林病蟲害的有效抑制。另外,可對純林區進行改造,使之轉變為混交林,引入益鳥益蟲,增加森林病蟲的天敵,有效減少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提高,林業技術人員要加強學習育林、護林的技術,保證林木資源合理有效的發展。我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一直停留在藥物防治的階段,治療的效果難以保證,而采取營林技術能保證林區樹木的健康成長,因此林業人員要加強營林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振洲,魏斯盤.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5(36).
[2]宮希成.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6(11):176.
通訊作者:郭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