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元
摘要:現階段,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全面到來,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對培養學生地理抽象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相應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終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教育質量。基于此,本文將首先分析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及應用實例,再對其應用策略進行淺要分析,以期推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地理教學 應用探討
伴隨我國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高中教育教學也漸漸改頭換面,逐漸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在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學校提供了較為先進的教學工具與教學手段,就高中地理而言,傳統的掛圖教學等手段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有效改變了這一現象,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優勢,充分運用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具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地理知識更全面更系統的展現在課堂中,讓學生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的學習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技能、獲取地理信息,從而提升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及應用實例分析
(一)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可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現階段,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越來越多地借助于多媒體、幻燈片、投影、電視、VCD等現代電教手段的廣泛應用,教學手段已出現較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眾所周知,地理學科是一門表達空間現象關系的學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而且高中地理知識重難點較多,僅靠老師單純教授,無實圖實例,難以讓學生充分理解,以至于降低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造成地理教學課堂效率低下。將信息技術融入于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能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地理知識通過形象化的圖片和語言文字展示給全體學生,還能使地理教學更生動、更直觀、更形象,使地理課堂教學更活躍,達到突出重點、淡化難點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育教學質量。
以高中地理課本中我國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為例,我國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作為高中地理的重難點內容,為有效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之初,首先借助于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中國政區圖為底圖,飛入一幅東南沿海屋頂為頂尖的居民區圖,和一幅西北地區屋頂為平頂的居民圖,緊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的差異,然后在向其追問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如此一來,學生們就會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全神貫注的進入本節地理學習狀態。之后再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出示在大屏幕上,并依次出現我國各條等降水量線,并在每條等降水量線出現時彈出問題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發言,加深學生印象。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層學習,全面總結我國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規律。本節課的地理教育教學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充分掌握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規律,以此有效突破該章節難點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可有效培養和提高識圖能力
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小覷。但地理中的地圖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平常的平面地圖,又有針對性較強、主題鮮明的各類分層設色地形圖,要識這種圖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概念。如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二維、三維動畫地圖,利用顏色變化、透明度等特點提高地圖的清晰度,那么以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整個高中地理教學階段,培養學生識圖能力是重中之重,學生唯有識圖才能掌握相關地形知識,了解相關地理構造。
以高中地理課本中“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為例,教師們在教授這一課程時,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形式將海水大規模周期運動的情景及在地球表面的流動方向等充分展示出來,并結合經緯網及世界地圖,讓學生自行確定寒暖流的具體位置,以加深其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說,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可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識圖能力。
(三)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地理信息素養是指通過地理教育活動,學習者利用地圖、計算機等工具獲取、管理、分析、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現代技術的能力。隨著地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例如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網上可以隨時調用某城區的地圖,查看、查詢相關衛生資源點和傳染病分布等信息資源,可以制作相關的統計分析圖和專題圖,并能對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還能進行應急事件的錄入、處理、決策等工作,從而為城市公共衛生管理提供預警和決策支持。這樣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地理信息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綜合應用:一方面,有效的把地理信息技術廣泛的應用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之中來;另外一方面,有些事情看起來比較簡單,往往得到的結果沒有有效的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和其他現代化技術的結果。為了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地理畫面,教師必須要學會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化消極被動為積極地獲取地理信息、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技能、學會探索地理問題和學會學習與合作的地理信息素養。更能有效的將信息技術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來,才能有效的把地理信素養在學生中開展出來,已經成為了高中地理教學一項重要的新任務。
綜上,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縱然有較多優勢,但仍有部分學校及老師無法充分正視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中應用,導致出現較多偏差,因此,筆者接下來將對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淺要分析。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學校地理教學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平臺的創設
伴隨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高中地理也漸漸把多媒體教學當成現今地理教學主流方式,因此,為了給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一個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老師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要求學校創設地理教學信息技術綜合應用的平臺,這一平臺的建設只需擁有與計算機相關的網絡設備,并將相關教學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在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資源進行優化管理和配置,使其形成網狀信息鏈,為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統籌兼顧教師的地理教學能力與信息技術水平
伴隨我國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及新課改政策的實施,新時期,我國教學目標發生了重大改變,與此同時,對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就高中地理教師而言,除了需要具備必須的基礎知識外還需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今,若要將信息技術引入高中地理教學,更需教師具備超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其在自身專業素質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水平,以至于可以在地理課堂上游刃有余的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結語
現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引領社會時代潮流,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極大改變,甚至滲透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學習中。以高中地理教育教學為例,將信息技術必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廣泛應用,為了有效的把作用發揮出來,教師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具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為高中地理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前進動力。
參考文獻:
[1]劉夢男.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
[2]于洪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理信息技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7).
[3]于鐵成.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
[4]李淑梅.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0).
[5]旋曉偉,王林,王曉青.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6]張秀英.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嘗試[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08).
[7]劉倩.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對學生地理知識素養的培養作用及教材使用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靖遠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