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靜
【摘要】當今時代科技高速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科技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為時代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而開設的一門應用性的科技基礎知識課程,其對培養少年兒童對現代科技知識的了解以及其現代科學素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過從現實教學情況觀察,目前很多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在開展上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小學教育的一些實務進行了探討與研究,并提出了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與未來發展的重要教育工作,而目前受限于很多教學方法與教育措施方面的原因,一些學校在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上存在教育質量低下、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很難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進而造成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較差。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開展上,很多教師不同程度地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措施上存在不足,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針對這一課題,本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以下就從具體方面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問題實施詳細探討。
1.綜合性
信息技術在教學內容上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有大量的電子學、計算機、英語等學科的知識,其知識構成存在顯著的綜合性特征。信息技術是綜合多種技術門類而形成的應用技術,而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也需要具備相關門類的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信息知識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突出教學特色,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特色,因而對于教師掌握的知識豐富程度與知識系統性具有一定要求。
2.應用性
信息技術屬于一門應用學科,其內容跟科技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有關,如果深究信息技術的原理,其基礎十分復雜。教師對于課程的教育不可能從原理入手,在教學中應做到深入淺出,能夠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將較為抽象的知識表達清楚,使學生能夠理解并且促進知識的內化作用。因而,主要應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教學,而對于理論基礎不必對小學生做過多講解。
3.靈活性
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讓學生直接掌握怎樣運用信息技術,而主要在于培養其對科技知識的理解能力,因而應注重教學的靈活性,避免單一的知識灌輸而導致學生的科技認知水平沒有提升起來。應注重從素質教育理念出發,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尤其是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通過靈活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綜合素養。
1.對信息技術教育缺乏重視
由于現代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并未列入升學考試的科目當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水平高低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升學率,因而造成一些教師不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走過場,敷衍了事,造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而一些學校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也缺乏足夠的重視,在經費投入上嚴重不足,有些班級還難以做到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人手一機,兩個學生共用一臺電腦的情況仍普遍存在,因此需要配備多一些電腦。多媒體設備或者數量不足,或者設備陳舊,導致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效果受到很大影響,課程教學水平難以保障。
2.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較低
目前很多小學的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不充分、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差等問題,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并開展教學的教師數量十分有限,這造成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上只能依據教材照本宣科,而無法解答學生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與理論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很少結合學情進行教案設計,進而出現滿堂灌的教學弊端。教師的教學跟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無本質區別,因而導致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難以盡如人意。
3.學生理解能力參差不齊
由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很多無法接觸到使用信息技術的環境,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主要來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知識,而由于不同學生在日常生活方面接觸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存在很大差異性,導致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方面也存在接受知識能力上的差異性。一些家庭環境優越,家長大量使用現代高科技設備的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方面表現得較為出色;一些普通家庭,家中缺乏使用信息技術環境的學生,理解與學習信息技術存在一定的困難,而此類學生理解能力上的差異性很難通過標準化的教學措施進行解決。
1.提高校方與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重視
要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學校與教師首先應對信息技術教育對于少年兒童成長的作用和意義具有清晰的認識,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足夠的重視。學校應配備與更新跟信息技術教學有關的電腦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信息技術媒體設備等,同時教師要對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重要性提起高度重視。從課程教育的措施與教學效果、學生的教學反饋,以及教育工作績效的考核與評價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和解決教育工作上存在和不足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只有學校跟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保持高度重視,才能從基礎上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2.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素質
教師的教育水平與教學素質是決定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如果教師本身缺乏良好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與理論基礎,在課程教學方面就難以做到對信息技術知識概念的正確講解,及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闡釋。因而要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理論水平十分重要,教師應針對教育工作需要,進行信息技術基礎理論與應用知識的學習與深造。教師在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方面,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應當從理論基礎出發進行系統化的了解。只有教師掌握了扎實的信息技術知識,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教學素養,才能在教學工作上達到較高水平。
3.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需要本著素質教育理念,采取創新型的教育措施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工作。教師應調整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由注重知識點的記憶掌握為主轉向注重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并能實踐應用為主,讓學生通過了解信息技術知識,觀察生活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現實中的應用進行聯系來更好地認知與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避免采用單一的口述方式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概念的講解,而應當結合多媒體教學、器材教學、信息技術演示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信息技術,更好地了解信息技術。同時在教學反饋與教學評價方面,避免以布置大量試題作業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情況,而應當通過溝通觀察與讓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操作來考查其學習情況與信息技術認知能力。
4.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處在知識認知的初期階段,其普遍的特點是對陌生知識充滿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如果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學生認知上的這一特點,采取趣味性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注意力,培養其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在信息技術教學上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術的領域當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知識與程序,在網絡教育平臺當中,也有很多有關信息技術教學的PDF課件與教學視頻,這些都可以用來作為教學資源使用,以豐富、多元化的趣味性教學來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屬于當今時代科技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其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對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現代科技認知能力,構建出小學生的現代科技知識基礎,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教育工作者應對這一領域的教學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做好對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的研究來提高其教學工作質量與有效性。本文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概括性的,不夠全面的,不過希望能拋磚引玉,通過觀點的提出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與幫助。
[1]王俊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研究[J].學周刊,2017(23).
[2]程立新.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9).
[3]李鴻.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微探[J].新課程(中),2017(12).
[4]李健華.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12).
[5]徐思昀.讓微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角——淺談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