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曉東
【摘要】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體育課堂教學如何來實踐改革,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本文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研究“互動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及應用中的注意點,為“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模式;體育課堂;實踐
教學模式的改變首先就需要體育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的觀念,改變課堂教學的行為。筆者認為,這個變革從內容上來講,要有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提升,從單純的運動技能、技巧的訓練向綜合素質的提升轉變;從教學的目標來說,就是由培養知識型人才向培養創新型人才轉變;從教育的觀念上來說,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活動的時空,使課堂教學由封閉式、教條化向開放式、多元化的形式轉變,從根本上改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由教師程式化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向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轉變,在學習中、訓練中全面提高。
當前,新課改已經喊了十幾年,但從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仍然較為滯后,跟不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特別是中學體育教學更是落后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究其原因:一是教師缺乏動力,改與不改一個樣,體育課無關緊要;二是以學科特點為借口,不思進取,墨守成規;三是教學觀念陳舊,沒有把體育課堂教學當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陣地,以致枯燥乏味的練習讓原本應該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體育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成為簡單粗糙的代名詞。面對現狀,筆者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積極踐行新課改,經過多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互動式課堂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此拋磚引玉。
一、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體育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特殊性。例如,體育課多在室外進行;體育課大多數學生喜歡,但又怕臟,怕累;體育運動的技能學習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不可能一下掌握到位;體育課的身體練習要做簡單的重復練習,往往枯燥乏味,等等。為此,我們構建了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了,師生間、生生間更加和諧了,學生對運動技能的領悟能力提高了,掌握技術動作的速度加快了。
1.創設情景,揭示問題
依據體育教學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景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迅速引到教學的內容上來,引到具體的知識點上來,把技能學習、身體練習的疑難點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熱情。情景設計的形式可以是人文性的,例如,學習籃球技術時,我們可以利用姚明在籃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掌握籃球運動技術的熱情。同時,也可以設計成身體練習性的,例如,行進間運球的課堂教學。
2.互動探究,合作掌握
這是課堂學習的主要部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發現教材的重點、難點,反復練習,逐步掌握。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體現師生平等。
第一步,學生分小組進行相關的練習,按教師的提示體會最合理的技術要求,同學間相互交流,并隨時向教師咨詢。第二步,學生間就自主探究的認識、理解,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邊練習邊討論,并由各組小組長反饋探究結果,教師則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上的重點和難點。第三步,相互合作, 掌握技能。學生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相互糾錯,反復練習,逐步掌握所學的技能。
3.總結歸納,自我提升
學生在自我探究,以及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逐步在理論上和技術上對所學內容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本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從理論上來總結、歸納所學技術動作的要求和要點,從運動技術上來表現展示學習的狀況、成果,使學生在多方面有一個全面的提升。
4.深入探究,合理運用
本環節成為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對已掌握技術、技能更加全面的一種展示和運用,可以設計一些集體性為主的游戲練習,練習具有一定的競爭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籃球行進間運球這一教材為例,第一部分,播放姚明參加各種比賽過程中運球的精選視頻,重點播放快速推進的視頻內容,提示:行進間運球觸球的位置等問題。第二部分,學生分小組帶著問題自主練習,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向教師咨詢,逐步了解行進間運球的相關技術要求,并知道教師提示的相關問題。第三部分,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出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點,并進行自我展示,教師則參與其中,及時點撥,啟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技術動作概念。第四部分,學生進行分組行進間運球比賽,教師對比賽情況及時點評,同時展示更多的運球形式和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二、實踐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注意點
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教師、學生的信息交流形式,課堂教學中教學的組織形式、信息的傳遞方式以及知識的獲取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此,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師生平等是理念
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師生平等交往,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學生是老師課堂教學的合作伙伴,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但很遺憾,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比比皆是,老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體育課成了簡單乏味的代名詞。平等的師生關系是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理念,也是有效、高效實施課堂教學的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體育課堂教學,注重人的因素,突出對學生的關注,讓師生、生生的課堂交往建立在獨立的人格基礎上,使體育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個性,充滿生機和活力。
2.注重積累是基礎
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合伙人。體育教學中無論是跑、跳、擲還是球類、技巧、游戲,無不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和素材,實行互動式教學的每一個部分,無論是情景的設計、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提示,還是探究過程中師生的互相碰撞,無不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量,需要每一個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真正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伙人、指導者。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對相關的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對學習研究的成果長期積累,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各種信息、知識運用自如,使課堂教學生動流暢。缺乏這種長期的積累,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難有好的效果。
3.精心備課是保證
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需要老師精心的課前準備。首先,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把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提煉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問題,并能夠依據教材的性質設計好能夠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教學情景。其次,由于體育教學在室外進行,教師要對體育學習的場地進行精心的布置,教學的組織要有一定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又要有適度的靈活性和伸縮性,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課堂教學過程中放要放得開,收要收得好。再次,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預先的設計和準備,對學生在互動、探究過程中可能提到的問題要會,善答,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對學生在互動探究中可能出現的不足,甚至是錯誤要有預設的應對策略,設計好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最后,要認真設計好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安全措施。從場地器材的準備到練習手段和方法的運用,再到練習的量和強度,要結合學生情況,講究科學,符合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只有這樣,互動式體育課堂教學才能高效實施。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較為單一和教條化,往往是以教師傳授和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上應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互動,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并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最終實現師生共贏,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葉瀾主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M].北京:三聯書店,1999.
[3]李曉文,王瑩主編.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