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 要:從古至今教育都是人們關注和議論的話題,如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卻有一部分家長把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社會和學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對于子女成長的重要性。以至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現斷層,雙方矛盾層出不窮。本文通過分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特點和地位,指出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實現教育的完整性。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基石 梁柱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家長們不遺余力地為子女選擇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培訓班。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是教育觀念和方法卻沒有及時提升,更有甚者認為教育根本就是學校的事情和家長沒有什么關系,一味地把教育的責任推給社會和學校,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完整的育人教育體系包括三大塊,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大部分人都認為,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當然毋庸置疑,但是是否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就是符合社會實際的呢?學校教育能不能代替一切呢?回答當然是不。
當人們把學校教育放在教育體系中的至尊地位時,實際上從內心也就相應地淡化或者忽視了家庭教育。有不少家長也認為孩子上學之后才算是真正在受教育,教育孩子只是老師的事情,我們家長只負責配合或者居于次要的位置。但是請不要忘記家庭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庭教育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
舉個典型例子:有兩個家庭都是三口之家,家庭A的母親是老師,她發現2歲的兒子膽小自卑,就經常帶孩子參加朋友和同事聚會,鼓勵孩子打招呼,引導孩子和小朋友交流。在媽媽的鼓勵和贊揚下,孩子變得樂觀自信,現在成績是班里前三名,學習畫畫、跳舞,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男生。這個聰明的媽媽,很清楚前期的家庭教育對于后期學校教育具有推動作用。家庭B父母做生意,把兒子交給奶奶照顧,奶奶經常嚇唬孩子有壞人,不要和調皮的某某孩子玩之類的話,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對周圍的人不信任,無法和同齡人正常相處。上學后這種問題更加暴露無疑,不僅人緣差,學習成績也差,老師和家長溝通后,家長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補救,效果也不是很好。B家庭的父母錯失了孩子幼兒階段性格塑造最佳時期。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如果離開了家庭教育的基礎鋪墊、滲透融合,學校教育也就很難發揮作用。
3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
雖然學校教育也注重個性培養,但是我們要承認個性容易理想化,老師的教學統一教材,統一計劃,是集體教學,很難特別照顧哪一個學生。家庭教育此時就顯出了它的獨特優勢,因為“知子莫若母,知女莫若父”,父母可以因材施教,針對孩子的特點設計出科學的培養方案,隨時隨地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思想。用家庭教育的長板去彌補學校教育的短板,雙方共同發力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4家庭教育更加深遠和深入
家庭是孩子最長期的學校,家長是孩子最長期的老師。孩子的品性、性格、三觀、行為習慣的形成都來自于家庭的熏陶,而這些正是決定一個人今后事業是否成功,家庭是否幸福的關鍵因素。試想一對脾氣暴躁的夫婦,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變得暴力,解決事情方法極端,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受到社會的接納呢?反之溫文爾雅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數是知書達理,謙虛溫和的,這樣的孩子當然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后者的機會肯定會比前者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當然會更高一些。所以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成為孩子的榜樣,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行為規范,互相監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庭教育長期的,持續的,滲透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家庭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家庭頭等大事,更加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5家庭和學校協調一致才能實現教育完整性
如果我們把孩子的成長比喻成建造高樓大廈的過程,那么家庭教育就如同打地基,地基打的越深越牢固,孩子未來抵御挫折的勇氣和力量就越強;學校教育就如同添磚加瓦砌梁柱,磚瓦加的越多,梁柱砌的越粗,孩子的工作技能和知識儲備就越豐富,未來成長的道路就越寬廣。總之,只有家庭教育和校教育互相扶持相互幫襯,才能建造好孩子未來的大廈。
參考文獻:
[1]宋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教育與職業,2008
[2]劉清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6.
[3]張瑜.淺談青少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合作[J].亞太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