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朝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教育”的學習模式逐漸深入人心。如何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小學數學學習就成了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而預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基于互聯網背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快捷的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就成了小學上學教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互聯網;預習策略;小學數學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互聯網+”計劃,因此衍生出“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農業”等等,當然還有我們在談的“互聯網+教育”。這場悄然迅速發展的顛覆性變革已然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作為教師,利用“互聯網+教育”實現“智慧教育”,從而推動中國智慧教育的進程已經是時勢所趨。
我們學校進過三年多課堂實踐,把“微課堂”“翻轉課堂”“慕課”“先學后教”“當堂測學”等教育新詞實踐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預習是數學學習的一個必要也是重要環節,有效的預習方式也會對數學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常規的預習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日益發展的時代要求,借助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契機,更多的預習策略將會替學生架構更加實用的經驗和新知的橋梁。下文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預習策略做一個分析。
一、微課堂:可移動的預習堡壘
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在這一兩年興起并迅速火熱的微課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越發廣泛,概念課、計算課、探究課、復習課等,都可以找到微課利用的契機。而個人認為,微課更是一座可移動的預習堡壘,它可以隨時隨地為孩子們提供預習的環境,而不僅僅是依靠書本,單薄的進行閱讀和思考。
上圖所示,“選誰教”是我們學校建設的智慧微課堂微信平臺,錄制各類微視頻,借助微信平臺,關注進入,選擇數學學科,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借助電腦或者手機觀看老師精心錄制的預習微課,學生的預習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思考閱讀,而是能夠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一邊思考,一邊聽老師分析講解。文字、圖像、動畫、語音等更強的畫面直觀性和創新性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和課程的雙向互動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線上導學:選題批改及時反饋
目前風靡教育的導學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經集體備課后,研制出來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預習過程,培養學生能力的學習方案,但大多是在紙質版,教師批改,效率較低,但是借用互聯網工具,就完全不同。
我校與東北師大合作研發智慧課堂系列軟件“理想人人通”,亦或者“一起作業”等軟件工具。教師進行預習目標的整體統籌和設計,然后在軟件上進行教材版本選擇、分層題目優選,然后,導入答案,發布作業信息給各個學生。學生預習后,點擊作業可以進行預習測學——提交答案——后臺自動批改等瞬間完成。
如下圖:
老師可以通過軟件,查看班級整體學生完成率、正確率,細分到各個同學每題正確率等。如此,教師在新授課時候,針對學生預習時候的薄弱環節進行夯實、強化,做到教學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電子設備:豐富的預習資源庫
借助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移動設備,數學預習內容就不再僅限于知識和作業,豐富的網上預習資源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類知識載體,圖文影像等在網上應有盡有。書本僅有的圖文不足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而通過電子設備,在網上學生可以開拓預習的視野,海量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信息供他們博觀而約取。
同時建立移動端學習共同體,分層次組隊,在各個“小團體”中設定具有價值的“先行組織者”,在保證學生積極和自覺性同時,也能夠符合學生數學知識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合作學習,共享資源和學習思想。這時候,預習,不僅僅是常態的預習,而是一種學生之間的協作、交往引發學習資源的交互生成、數學思維的碰撞。
四、實踐過程存在的問題
1.注重資源整合的平衡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中,不是意味著利用信息技術就一定能夠實現預習的最優化,傳統的預習模式也有其不可替代之處。在實踐互聯網背景下,以信息技術助力數學預習策略過程中,應該注重傳統與現代技術整合過程中的平衡性,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性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才是明智!
2.關注學生應用現代技術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預習的主導者是老師,但是實踐者是學生。作為實踐的主體,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和掌握能力的思考就成為老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指導學生合情、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鑒于學生自控力不強,形成網癮又該如何?故而在實踐過程,這些問題的考慮也是重中之重。
結束語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普及使用已經是大勢所趨,“互聯網+預習”的模式已經不是簡單的追求“1+1=2”,而應該在尊重學生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檢索能力、資源共享能力等素養,屆時,預習就不再是傳統意義的預習,而是在提升小學生數學預習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全方面提升學生基本學習數學素養,從而推動全國“智慧教育”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課程·教材·教法.第35卷(第9期):36,2015.9
[2]黃明惠.小學高年級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4(5):32
[3]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躍.數字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三種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