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幼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是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和品德修養等,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世界觀。
【關鍵詞】語文素養;語言積累;思維創新;文化底蘊
可以說語文學習關系著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對學生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尤為重要。本文將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探究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方法。
一、語言積累,增強小學生文化底蘊
(一)語言訓練,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素養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就要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必須要打好基礎,掌握好必要的語文字詞基本知識,對于語言的應用要經過大腦的轉化思考梳理,從而對語文素養進行修煉。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可以在查字典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在閱讀中賞析語言,通過這些方式熟練語言技能。
例如在教學設計《楊樹之歌》一課時,教師先讓小學生朗讀小詩,并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讓小學生自主識字。小學生掌握字的讀音后,教師可開展“字、詞節節高”,讓學生們從生詞中選取進行組詞、說話活動。最后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句段讀一讀,談談自己為何喜歡這句話,這段話用詞用句好在哪里。以此幫助小學生真正掌握字詞,并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加強閱讀,積累文化知識底蘊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主要是一篇篇范文,其中占有大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小學生的基礎薄弱,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小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利用小學生的“空白”填充大量優秀漢字、詩文和語段等,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優秀文化。同時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拓展小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知識量,積累豐厚的文化知識底蘊。
例如進行“每天詩一首”活動,在背誦課內小詩的基礎上每天背誦一首與教材相輔相成、符合小學生需求的優秀古詩。同時通過各種方法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可以訂閱一些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報刊,比如《小學生語文報》等。研究表明,語言素養較高的學生大都得益于課外閱讀,在鍛煉閱讀能力的同時,加強人文素養,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二、拓展視野,塑造小學生健全人格
(一)遵循作文教學規律,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寫作能力展現的不僅是小學生對字詞的靈活應用和準確把握,更能展示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綜合素養。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遵循作文教學的規律,并注入新的活力,鼓勵他們從生活中收集素材,并勤改多練。在作文教學中注重釋放小學生的心靈,鼓勵小學生的自由表達,發展學生的個性,收集他們的奇思妙想。
例如在作文教學的選材上,教師的要求不能過嚴,重在要學生真情流露,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創意上不要千篇一律,刻意追求,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小學生階段由于智力水平較低,正是啟智關鍵時期,模仿是這段時間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拓展小學生的視野,幫助小學生觀察生活等材料,根據課本中的句子進行模仿。如在課文中學到“只要……就……”的句式,教師模擬情境讓小學生進行模仿造句。
(二)思想教育,塑造小學生美好品質
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有一項特殊的作用,即能夠通過文學作品等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小學課文中的優秀篇目涵蓋人類生活各個方面,與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優秀的作品中所展現的思想深度,作品人物所展現的高尚情操,堅強意志,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小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向小學生灌輸優秀作品中所展現的美好品質,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學生美好品質的培養,促使小學生往德智體美勞等的綜合方向發展。
例如在教授《為中華崛起之而讀書》一課時,教師要重在讓小學生們理解周恩來從小就有的抱負與胸懷,學習周恩來讀書是為了中華之強大,更好建設自己祖國,擺脫帝國主義欺凌的偉大精神。從而激勵小學生更努力學習,并訂立遠大目標,熱愛祖國,將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展思維,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
(一)激發情感,增強小學生感知能力
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作用,小學生心智純潔,無論是閱讀作品還是自己寫作,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情感共鳴,并在自然而然中毫無掩飾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用自己的情感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并通過情感溝通帶領學生進入文學殿堂,發現語文的美,感知語言的美,通過激發感情,增強感知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愛是什么顏色》一課時,教師難點在教授學生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篇詩歌,增強學生的感知力,理解詩歌展現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開展多元活動,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
學習語文學科其實就是在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進行審美認知活動,通過豐富的聯想、想象、分析、理解,進行精神文化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怡情養性,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多彩的夏天》一課時,在讀完課文后,讓學生交流夏天都有哪些特點,如炎熱、多彩、有趣,再交流自己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夏天的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知識、內容、能力都牽涉極廣的人文學科,在語文素養的培養上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與精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用心鉆研,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自己的教學經驗,尋找出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與家長和社會緊密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語文素質,培養出社會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韋青妹.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J].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