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所謂“有效教學”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中接受教材內容的效益達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師講解之后或者一段時間內,學生得到了進步或者發展,可以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水平。有效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更加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之前陳舊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經不適合教育新一代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如何使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成功理解教材內容是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所在,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個人成績,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那么,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呢?對此,我淺談一下個人見解:
一、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教學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根本
伴隨著新課標不斷的改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都受到一定程度上沖擊,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正處于風口浪尖之處,這就使小學數學的教學必須能夠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做出正確規劃。在如此亟待解決的情況下,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保持著對小學教學事業的熱情,結合國內外多種的教學先進方法以及教學理念,提出屬于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二)有效教學能夠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許多教師雖然在新課標的理念下進行教學,但還是有一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對新課標的理念有真正的體悟,其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致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沒有顯著的提升,有時甚至會出現消極影響。新課標所引導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而言一定是充滿積極性、探索性的良性循環過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對教學的時間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且教學的隨意性過強
國家新課標是對當前我國教學管理與課程評價的重要基礎,同時其也是編撰者進行教材編寫、教師進行教學與考試的依據。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的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最大弊端便是課時長且效率低,致使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師對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使得教學的隨意性過強,偏離教學教學目標以及課堂教學的混亂。
(二)教學模式多樣性的匱乏
許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習重要性的理解不夠深刻,其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僅僅是最基礎的基礎知識教學。但相對于小學學生而言,由于其認知程度有限,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不能做到手到擒來。然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對多樣化教學的重要性并未在意,依舊延續傳統的教材內容的傳授,使得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大大下降,最終導致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不能全面掌握。
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教材,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制定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對教材良好的掌控才能確保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總結來看,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工作之前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第一,全面掌握教材以保證教學的可行程度。第二,明確教學目標,使備課工作的目的性更強。第三,教師應保證課前備課的時效,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明確教學主體
教師在試試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致使學生的在接受知識的狀態十分被動。實際上,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應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應使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其作用,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四、多樣化教學策略的提出
(一)創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有一顆好奇的心,提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材內容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貼近生活的教學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二)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過程實際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過程,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把教材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1.尊重學生的問題
由于學生受年齡、心理的影響,也許提出的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運用正確的處理手段,在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不打擊學生對于提問主動性的情況下,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興趣。
2.為學生留一些空間
可以想象,如果整堂課都是教師在不停地講解,那將是多么枯燥的一節課啊,不僅不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會對課堂教學質量影響甚大。所以,給學生留一些想象空間是有必要的,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可以緩解數學課枯燥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熱烈互動,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一舉兩得。
(三)“滲透式”的教學策略
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數學,這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參考,只有讓學生會“學”數學,才能把數學學好、學精。教師要對教材的知識內容深入挖掘,找出各章節之間的聯系和共通點,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改進,把學數學的方法逐漸滲透進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數學的要領。教師的責任歸根到底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所以,提高成績固然重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為重要,只有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懂得會學、巧學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郭宏曼,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3.
[2]馮勝.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教學例說[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
[3]李仕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青年時代,2015.
[4]劉國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速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