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義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灌輸知識,更要注重學生在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在實現知識傳授的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創新思維。小學數學就是一門鍛煉學生思維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革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索實驗,靈活運用各種教具,設計開放式題目,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產生創新的火花。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當今是個創新型時代,社會上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具備創新意識的人才,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靈活,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就會讓數學變的死板,失去數學教學的意義。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濃重,小學數學教師應合理利用學生這兩點特征,運用更為開放式、靈活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
一、革新教學方式,激發想象力和創新力
數學具有邏輯性、抽象性、延展性等特點,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和創新,就可以發現數學知識中的故事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故事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導學生如何解題,并向學生灌輸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這樣阻礙了學生發揮創新意識,并且還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創新性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用提問式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和時間,拓展學生的思維范疇,增強學生的數學興趣。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只顧自己向學生傳輸知識,并且給定一個“標準答案”,除標準答案之外的解答均為錯的,但教師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知識點都有標準答案,不同的思維方式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一下這個圖形可能代表的意義。這個圓圈在數學上代表數字 0,但除此之外還可以代表太陽、盤子、大餅、雞蛋等等。在學生給出自己的結論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維結果,并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不被固有思維束縛。
二、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實驗
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時,應結合小學生探索欲強的特點,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得出個性化結論。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通過概括課堂教學目標,并設置懸疑,引起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投入。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蘿卜或土豆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形狀,探索切除一個角后還剩幾個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切割,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通過四種不同的切法,可以讓剩余的角有10個、9 個、8 個、7 個。在得出不同結論后,讓學生觀察和討論為什么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截面沒有經過頂點,切割后就會剩余 10個角;如果截面經過了一個頂點,那切割后就剩余 9 個角;如果截面經過 2 個頂點,那切割后就剩余 8 個角;如果截面經過了 3 個頂點,那就剩余 7 個角。在課堂中經常進行這樣類似的實驗和題目,就會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設計實驗的同時就發揮了創新思維。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具,直觀的觀察知識
很多數學知識都是抽象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但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工具和生活用品進行教學,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讓學生親眼觀察到知識。例如畫圓工具就可以向學生展示圓形的形成,還可以隱含一些圓形的性質和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一個探索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教師還可以教導學生實驗的原理、設計方法、變量因素等,讓學生開動腦筋,在家中碰到問題時也進行實驗論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解答“求陰影面積”這類題目時,可以讓學生帶來吐司、紙片等工具,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來驗證理論。如“一個半徑為 5 厘米的圓,中間少了一個長為 2 厘米,寬為 1 厘米的長方形,求圓形中剩余的這個陰影部分面積?”,讓學生根據手中的工具進行探索。可以先把吐司或紙片裁成半徑5厘米的圓形,并裁掉一個為 2 厘米、寬為 1 厘米的長方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陰影部分的面積就是圓形的面積減去長方形的面積,即3.14×5-2×1=72.5。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到計算陰影面積的技巧和方式,并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
四、設計開放性題目,提高思維靈活性
教材中的習題,大部分是條件完備、結論確定、形式嚴格的封閉型習題,基本上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設計的,但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以死記硬套代替主動參與、以機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動的傾向,而適當引入開放性題,將有利于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比如在講解“搭配”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石頭、剪刀、布”游戲,讓學生去研究該游戲中蘊藏的搭配規律,如果只是數一數這三種手勢有多少種搭配方式,就會非常的枯燥麻煩,但這時可能就會有學生換個思維角度想出更簡潔的方法,如果讓一人的手勢固定不動,另外的人依次變化石頭、剪刀、布,這就是學生開動腦筋想出的靈活方法,以創新帶動他們走入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采用創新并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營造數學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理論,解答自己的疑惑,通過這樣的學習體驗,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創新意識,數學水平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雙喜 .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04):38.
[2]周彩萍 .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考試周刊,2014(04):40-41.
[3]張秋香,徐國華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57.
[4]曹敏 . 小學數學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