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仕喜
[摘 要]學生對學習普遍都抱有抵觸的心理,尤其是對于數學這樣一門只有冰冷數字和抽象概念的學科來說,學生更是不愿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自發、自主、自愿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被動學習的狀態,最終達到師生高效完成教與學任務的目標。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一直以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都缺乏重視,只是一味的強制要求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否則便采取批評懲罰的方式,這更加劇了學生的抵觸情緒,難以轉變學習態度。如今,教師必須順從學生的意愿,通過采取學生們喜愛的教學手段,讓他們真正愛上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不再督促、要求,這樣的數學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開展教學操作活動
動手操作能夠將課本中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讓學生從抽象的思考中脫離出來,運用形象思維解題。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也通過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操作學習,提升了學習過程的趣味程度,學生也能在動手過程中產生更多問題,迸發更多想法。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展,體驗參與之樂,成功之愉。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表見解。例如:在“拼積木”活動中我先讓學生小組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拼出各種各樣圖案;然后我在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更多自己喜歡的圖案。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再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后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豐富數學教學形式
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喜好也與成年人不同。講故事、做游戲、比賽都是他們在課下經常開展的活動,且學生們在重復的活動中總是樂此不疲。教師如能夠將數學教學以這樣的形式開展,那么學習就不再是一件令學生頭疼的事,而是變為了一項常規的“娛樂”活動,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參與其中。因而教師有必要采取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手段,豐富數學教學的形式,開展趣味化教學。
我們班每學期舉辦一次講"數學家的故事"比賽。比賽中講述數學家們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比如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蘇步青、高斯、蒲豐、笛卡兒……讓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內涵,感受數學家曲折動人的探究知識的經歷,感受他們的不懈努力和堅強的毅力,享受因他們的努力而達到至高無上的榮譽。感受數學的魔力,讓孩子們更加喜歡數學。
拼圖是我根據教材內容給孩子創設的另一個能發揮自我的一個活動。中高年級學過的平面圖形、立體圖形還有平移、旋轉、鑲嵌、密鋪、對稱等內容。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設計來拼圖。學生在拼圖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彰顯自己的才能,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密鋪、鑲嵌、密鋪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課堂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教學才能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知識傳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進行《20以內加減法》強化訓練時,我改變了以往每天早讀課讀口算卡片的做法,而是在每節早讀課上做一個游戲。有時是“幫郵遞員叔叔送信”(即拿著寫有算式的信封找信箱),有時是“幫小朋友找座位”(即拿著寫有算式的電影票找座位)……在課的最后兩分鐘進行總結、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回答的聲音響亮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維活躍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緒是激動的、愉快的,態度是主動的、積極的。
四、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如今的數學教學目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為了應試,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外,還需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這對數學這樣一門體現于生活實際的工具性學科來說,更應聯系實際,讓學生走出課本,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產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例如:學了平均數問題后,可以解決歌唱比賽的評分問題,學了體積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如石塊、鐵釘等),學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圖算算家鄉到旅游勝地的實際距離,學了比例應用題,可利用標桿、陽光影子求旗桿、樓房的高度等等,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能鞏固書本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注重課堂小結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而且還要“課結束,趣猶存”,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設立各自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感受。要讓學生覺得要比過去努力才能成功,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而不是灰心喪氣,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六、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研究教材和學生,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提高個人的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怕”學數學變成“愛”學數學,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繼紅.淺談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4(5).
[2]朱孔德.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觀察視角,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