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南
[摘 要]小學數學的知識較為抽象,通常學生前期的數學基礎還沒有夯實,就開展了深化探究,對于一些數學入門較晚的學生來說,教師通過口頭的描述形式,從理論直接的導入計算問題當中,學生對數學仍舊持有一知半解的態度,在數學課堂上提不起興趣,甚至逐漸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放棄數學的學習,一些學生掌握的數學內容都較為基礎,學生受到認知的障礙,對數學的理解始終停留在淺層面,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作為動態化的教學輔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充滿生機,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育應從以往單向化的知識傳遞中脫離出來,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數學課堂上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導入新鮮的元素激趣,不斷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精力集中于課堂上來,而后營造輕松的環境,予以學生暢所欲言的表述機會。教師應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提煉出信息技術素材庫中契合學生理解的內容,拓展與教材有關的知識體系,在宏觀的視角下,完成小學數學深層次的探究與整合,串聯知識融會貫通,獲得智慧的啟迪。
一、增加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登錄相關網站,為學生尋找有趣的教學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利用文本、圖形、視頻教學資源,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與動力,通過直觀的知識、問題講解、分析,提高學生的理解及消化能力,從而提升學生智力水準。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讓學生把撲克牌拿到課堂上來,每張撲克牌代表10,讓學生通過擺放撲克牌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訓練。還可以進行游戲式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整10的加減法練習題,讓學生出示撲克牌代表答案。如用多媒體展示“80-20=?”,學生就舉起6張撲克牌。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的主觀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二、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數學涉獵的計算內容較多,與學生涉世未深的特點具有矛盾性,學生難以導入空間思維構建數學的計算模型,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極大化填補這一弊端,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演示下,仿若身臨其境,置身于虛擬的環境中,打破了課堂的局限性,使得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翱翔在數學的美妙情境中,激發出學生的潛力,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的牽引下,探索數學真諦。除此之外,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小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氛圍。小學數學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組織學生進行德國七巧板、日本七巧板、中國七巧板的游戲,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圖片的分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利用各種圖形完成拼圖。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會對不同的圖形進行觀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不同的圖形組合起來形成新的圖案。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掌握幾何圖形的特點,對幾何圖形的內在聯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輔助下的數學教學,優勢較為突顯的就是情境的創設,原本呆板的文字在信息技術的放映中,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身臨其境,從計算思考的旁觀者,到走進數學的世界,打破課堂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數學的教學中感受到字符公式的奇妙,徜徉在數學的情境中,不間斷吸收新的知識,獲得新的感悟。小學數學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向學生呈現動感的影像、迷人的場景、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不僅能夠使靜態的小學數學教學知識生動化、具體化。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小學生能自主、自覺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另外,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小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在學習興趣的引導之下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例如,小學教師在進行“周長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庫存功能設置動物運動會的教學情景。教師首先利用電子白板拖出運動場,分別拖出運動員小猴、小兔、小馬。然后設置旁白講述“小猴只跑了一半就折回起點,因此只用了80秒,小馬和小兔都跑完了一圈,分別用了91秒和114秒”,同時利用Flash向學生呈現動態的跑圈情況,并說明當裁判宣布小馬是運動會的冠軍時,小猴卻認為他用了最短的時間完成比賽應該是冠軍。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很順暢地從運動會的跑圈情景中導出周長概念。
四、培養教學素養
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告訴我們,當學生對課堂知識產生了興趣,便會投入到課堂中,明確學習目標及端正學習態度。當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學會一個新知識的時候,就會領略成功后的喜悅,便會對學習更加有信心并為之付出努力。所以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相整合。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的立體感。教師應會使用Flash、Photoshop及視頻剪輯器等基本軟件,通過軟件的使用為學生演示復雜的知識概念,讓概念通俗易懂,并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一改往日枯燥的理論知識和沉寂的課堂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引出分數乘法的概念。面包房的師傅在制作一塊蛋糕的時候需要1/4盆的面粉,那么烘焙5塊這樣的蛋糕需要多少面粉?生動形象的動畫促進學生思考,得出1/4×5=5/4(盆)面粉的結論。信息技術與數學的融合使課堂變得活躍。
五、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它能為其提供多元的教學素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麗萍.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以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為例[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2.
[2]侯景.如何實現小學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讀寫算教研版,2014,12.
[3]沈威,盧建川,曹廣福.美國紐約CCSSM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特點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10.
[4] 閆敬霞,白永兵.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