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 許炳坤 程玲
摘 要: 本研究主題為中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口語焦慮,以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初等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訪談、FLCA焦慮量表了解并分析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口語焦慮程度;進一步進行教學實驗,探討小組合作、適度準備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等措施能否有效緩解中職生的英語口語焦慮。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感得分和口語考試成績呈明顯的負相關;在口語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能夠減緩學生的焦慮。
關鍵詞: 中職教育 英語專業(yè) 口語焦慮
一、外語焦慮的定義
外語焦慮被定義為一種特定情境下的焦慮,即對現(xiàn)實的或假想的外語情境,包括聽、說、讀、寫、譯等的持續(xù)恐懼。
二、國內外關于外語口語課堂焦慮的研究
綜觀國內外對于英語語課堂焦慮的相關研究,英語課堂焦慮是否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研究者仍有一定爭議。口語輸出方面,即便已有研究者明確指出:外語焦慮對課堂英語口語輸出存在不利影響,但明確針對中職學生群體的口語課堂焦慮的研究相對較少。
迄今為止,人們在外語焦慮、外語焦慮與英語口語能力的關系,以及應對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外語焦慮方面已經(jīng)做了很多研究,也達成了一些共識,如外語焦慮與口語能力呈負相關等。另外,一些研究也提出了有效的應對英語口語焦慮的對策,比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用合作學習等。然而,現(xiàn)存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對象大多數(shù)是大學生或中學生,而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研究甚少,提出的可能的對策寬泛,主要集中在對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的建議和啟示,鮮有具體的實證研究。
三、研究概述
1.研究主題
本研究主題為中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口語焦慮。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的日益深入,各行各業(yè)都對從業(yè)者英語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學好英語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中職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逐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為其職業(yè)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中職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備與未來職業(yè)要求相應的英語水平。其中,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將來可能從事與英語相關的職業(yè),因此,英語水平達到課程標準要求尤為必要。然而,由于多種因素,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現(xiàn)狀不容樂觀,詞匯、語法、句法、文化知識的缺乏導致部分中職學生不會說、不敢說、不愿說;情感因素成為阻礙他們口語輸出的阻礙,其中,外語焦慮是影響口語輸出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達到課標要求,促使學生為將來的職業(yè)做好準備,研究外語口語課堂焦慮及對策十分必要。
本文擬在Horwitz外語焦慮理論和情感過濾假說的理論基礎上,立足于國內外關于外語焦慮的研究,針對中職生這一特定群體,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中職生未來行業(yè)的需要,對中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口語焦慮情況及緩解焦慮的策略進行實驗,利用FLCAS量表測量學生的外語課堂口語焦慮程度,并結合學生口語成績探討中職生英語口語課堂焦慮情況、焦慮與中職生英語口語學業(yè)成就的關系,進一步進行教學實驗,探討小組合作、適度準備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等措施能否有效緩解中職生的英語口語焦慮,幫助學生改進英語學習,達到學業(yè)要求,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2.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實踐為基礎,針對中職學生這一特定群體,以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初等教育專業(yè)英語方向四年級3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3.研究時間
本實證研究從2016年—2017學年度第1學期第1周開始,為期18周。
4.研究內容
根據(jù)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研究對象的未來職業(yè)特點,開展中職生英語口語課堂中的焦慮研究。
5.研究問題
本課題三個研究問題如下:
(1)英語口語課堂中中職生體驗的焦慮程度如何?
(2)焦慮與中職生的學業(yè)成就關系如何?
(3)小組合作、適度準備和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氛圍等緩解外語口語課堂焦慮的措施是否有效?其中哪一項最受學生歡迎?
6.研究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過程如下:
(1)Survey
第1周,分發(fā)Questionnaire one(以FLCAS量表為基礎),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并及時收回。
(2)Pretest and analysis
第2周,在問卷收回后,為了解學生現(xiàn)有口語水平,將學生上學期期末口語測試成績作為參考。通過對成績進行分析,確定學生的口語水平。根據(jù)成績排列,把樣本學生分為成績1組(口語成績不好)、成績2組(口語成績中等)、成績3組(口語成績優(yōu)良)三個小組,分別統(tǒng)計三個已知異質小組在FLCAS量表得分上的得分情況:平均值、中值、標準差、最小值、標準差、眾數(shù)等。收集整理高、中、低分組學生的成績,定量分析這三組成績之間是否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比較焦慮程度與口語學習成果之間是否有顯著關系。
(3)Interview
第3、4周,根據(jù)FLCAS量表測量結果,分別從高、中、低焦慮組選取三名學生進行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生課堂口語活動與焦慮水平的關系等。
(4)教學干預階段Treatments
第5—8周: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上學期期末口語測試成績,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法組成三四人學習小組;布置學習任務,明確組內個體分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教師協(xié)助下完成課堂口語任務;全班匯報展示。觀察學生參與情況,記錄小組成績及個人成績。
第9—12周:適度準備。建立班級學習專用QQ/微信群,提前下發(fā)預習資料,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前規(guī)定時間內利用移動設備提交預習作業(yè)(包括口語語音作業(yè))。上課完成相應主題的學習任務,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記錄成績。
第13—16周: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口語課堂中特別注意多鼓勵、多引導、多示范;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口語中的錯誤;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難易適中,適合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話題;幫助發(fā)音不準的學生進行有規(guī)律的訓練;利用教學輔助手段,增強課堂口語活動的直觀性和趣味性;開展多樣的課堂活動。
適度準備課型案例:
以第9周任務 Cities and countries為例。這個主題任務的內容是了解和談論各個城市和國家的基本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視角。教師運用以下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適度課前準備:
在上一節(jié)課(第八周最后一節(jié)課)結束時,向學生介紹下節(jié)課的主題:Cities and countries。
預習任務1 閱讀:下發(fā)Lonely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中國國家地理》等雜志(中英文雜志結合),利用活動課統(tǒng)一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要求學生找出感興趣的城市和國家并收集該城市的相關信息,上交簡單的讀書筆記。
預習任務2 收集信息:建立班級QQ/微信學習專用群,教師以紐約、巴西為例,上傳與該城市、國家有關的圖片、文字、語音及視頻資料。隨后學生搜索并上傳自己感興趣的城市和國家信息。教師和學生可在群內瀏覽相關信息。
預習任務3 口語作業(yè):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預習教材,結合前兩個預習任務,準備90/60秒(學生自選)的口語作業(yè):My Favorite City/Country,上課前兩天上傳,教師抽查/全批。
課堂上教師按常規(guī)步驟上課,并記錄學生表現(xiàn)、主動參與口語活動的情況和口語成績。觀察課前適度準備能否有效減緩課堂焦慮。具體數(shù)值在后測中得到檢驗。
(5)Post-test(第17周)
教學實驗結束后,運用三項措施干預的效果被檢測。發(fā)放預先已經(jīng)設計好的另外一份調查問卷Questionnaire two(以FLCAS量表為基礎,結合實證步驟稍有改動),讓學生完成并收回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測量學生英語口語課堂焦慮程度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變化。
(6)Survey and interview(第18周)
為了進一步對比學生教學實驗前后學生的變化,教師對學生進行期末測試。此外,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英語口語學習的焦慮信息及獲取相關的意見和建議,部分學生將參與到實驗后的訪談之中。
四、結果與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Horwitz焦慮量表的前測與后測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研究支持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感得分和口語考試成績呈明顯的負相關。較高程度焦慮情緒的學生在口頭表達方面,比焦慮程度低的學生要差。
英語作為外語,在日常口語中很少使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口語輸出障礙。如何應對英語口語課堂焦慮,更好地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話題。根據(jù)研究提示,在口語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能夠減緩學生的焦慮。通過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合理采取小組合作、引導學生做好適度準備(如:利用移動設備進行預習)、創(chuàng)造輕松友好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等方式,緩解中職生焦慮,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口語課堂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Aida. Examination of Horwitz, Horwitz and Copes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54).
[2]Coulombe D.. Anxiety and Beliefs of French-as-second-language Learners at the University Level[M].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Laval, Quebec, Canada, 2000.
[3]Horwitz et al.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II), 1986(73).
[4]Leary. M. R.. Understanding Social Anxiety: Social, Personality,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M]. London: Beverly Hills, 1982.
[5]Ohman A, et al. Unconscious emotio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Psycho-physiological Data, and Neuro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Emo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269-327.
[6]Tran T. T., Karen M. & Richard B..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and Its Effects on Students Determination to Study English: To Abandon or Not to Abandon[M]. TESOL as a Global Trade: Ethics, Equity and Ecology, 2012.
[7]陳三東.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影響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2).
[8]陳劼.英語學生課堂焦慮感與口語水平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1997(1):15-19.
[9]盛慧曉,胡雪梅.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外語學習焦慮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5):20-25.
[10]許宏晨.第二語言研究中的統(tǒng)計案例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學質量工程教研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英語全過程形成性評價研究,編號:2017jyxm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