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艷
【摘 要】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階段,加強對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關鍵詞】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著力加以培養。對于低年學生來說,剛剛從較為封閉的家庭環境步入學校、班級的社會環境,產生與人交際的興趣便極為重要。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
一、尊重認知規律,多賞識學生
我們在對低年級學生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尊重低年級學生的表達意愿和認知規律,因為低年級學生在年齡、心理、認識等方面都處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階段,他們表達出來的一些想法和對事物的認識可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苛求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達到完美狀態。老師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允許學生在認識上存在不足。
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你說得棒極了!”“你的聲音真響亮!”“你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你能說得這么多這么流暢,真厲害!”教師的表揚就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即使說得不好,也不能訓斥,教師可以先肯定,然后委婉的說:“如果你能……就更好了。”“你比以前有進步。”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說得特別好的學生,我們可以請他到臺前說給大家聽,并向大家介紹經驗,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也可以親自走到孩子們中間去,和孩子們一起完成情景對話,既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又培養了孩子口頭表達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說”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怳: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言,有的班級卻“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為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教師就應積極創設口語交際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興趣和欲望的有效途徑,比如可用實物創設情境,借助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借助學生表演創設情境,這樣十分直觀、形象。
1.實物創設情境。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因此,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如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做手工》口語交際課,教師把孩子們從家中帶來的手工作品呈現于學生面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老師的相機點撥,紛紛舉手發言,氣氛非常熱烈。
2.多媒體演示情境。生動活潑的畫面,聲聲悅耳的音響、豐富多彩的內容,是點燃學生的思維的興奮劑。如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播放雪孩子救小白兔動畫視頻,生動的故事情境配上教師的解說,學生精心的欣賞并沉浸其中,之后讓孩子表達觀看后的感受,孩子們興趣黯然,暢所欲言。
3.表演再現情境。在低年級教學當中,學生對于語文活動十分認可,即便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最終所收獲的效果卻十分理想,尤其是口語交際訓練方面,表演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狐假虎威》一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進行熟讀后,我讓孩子們帶上動物頭飾,一人扮演老虎,一人扮演狐貍,其他學生扮演森林里的動物們,然后讓他們展開表演。班級的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從中讓我切身的感受到學生們通過表演不僅能夠復述出課文的具體內容,同時,還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交際與合作能力。
三、巧用教材,指導“說”
在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為孩子精心挑選的,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其實很多課文也是口語訓練的好教材,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語文教材語言十分豐富多彩,為我們對小學生進行的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廣泛的內容和形式,其中有說完整句子的訓練,有看圖說話訓練等。同時各冊教科書在閱讀課文及《語文園地》中,也都有編排人物對話交際的訓練內容。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雙向互動的環境,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訓練時應遵循先簡后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但說話常常不完整、不規范。因此,在小學生剛入學學習拼音時,就要開始說話訓練,并規范小學生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在識字教學中訓練口語交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小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小學生的說話。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口語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課文與小學生的“對話”。
四、善于發現,隨機“說”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僅僅依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引導學生運用課內學到的口語交際知識,積極主動地在平時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實踐。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又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老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利用早會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講故事,猜謎語等;有時還請學生說說每天所知道的新聞,或說說最近在電視上看了哪些喜歡的少兒節目,或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臺”中觀察、表達,如運動會上,老師讓孩子們說說活動的體驗;班級活動中,組織適合他們討論的話題“怎樣保護環境衛生?”“當陌生人向你問路時,你會怎么做?”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那么,處處都能指點學生說話,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訓練在課堂外就有更廣闊的天地。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應該重視在語文教學當中貫穿口語交際教學,將其與課堂緊密結合,在師生交流與生生交流當中讓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漸漸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在課堂當中愿意傾聽,敢于說話,樂于交流,并將課堂所學延伸至課外,使學生真正成為全面發展之人。
【參考文獻】
[1]趙雅楠.淺析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東方青年教師,2013(19)
[2]吳明蓮.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中小學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