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俊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但學生往往對教學以外的內容更感興趣。因此,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實時有效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達到想學、樂學的教學目的是提高信息技術課有效性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實效性;多元引導;提升素養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創新實踐,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正視學生信息技術學力基礎的差異性存在,對教學展開多元創新設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調整,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成功調動學生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解決信息學習問題的基本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學習情境、展開分層教學設計、組織學習小組等方面展開創新探索,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契機,對全面塑造學生信息學習品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增加趣味性
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對形象、生動的物體感興趣,從而能集中注意力。打字游戲中應用了歡快的旋律、五彩繽紛的圖像、生動活潑的動畫及其配音,具有我們平常教學手段所不能比的獨特優勢,以成功調動課堂積極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中也能感覺到趣味, 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欲望得以提高,能更快的掌握新知識。特別在農村地區和教育薄落地區,由于設備的限制,有些很難用言語描述出來的知識點,就可以通過學生機的直觀具體操作,讓學生能更快的掌握。
例如:《駕馭鍵盤》這部分內容,通過練習鍵盤指法,進一步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單純的用“英文打字”練習會顯得枯燥無味,原本有很高興趣的學生一下子被打入谷底,這對后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為了預防學生產生厭學和抵觸的心理,我們在練習活動階段,用游戲激發他們的興趣,促進他們積極的進行鍵盤指法的練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以應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再選擇適當的激勵方法,采用比賽的方式,組成幾組,讓學生利用多種互動游戲展開打字練習,給學生學習注入嶄新學習動力,豐富了學習手段,提升了學習效率。
二、巧妙創設情境,挖掘學習需求
創設適宜學習情境,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激趣設計的重要選擇。教育家贊科夫說過:“一個好的情境,能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必定能發揮高度的有效教學作用?!毙W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生動講解、案例投放、操作實踐、多媒體展示、游戲競賽等,都可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展開主動學習探索,讓學生在不斷探索體驗中形成信息技術素質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主題活動2《手機和表達信息》相關內容時,針對學生思想實際,筆者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深入調查,最終確定了教學設計:我們大多數家庭,都會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五一長假就要來到,很多家庭都已經在做外出旅游規劃。在外出旅游時,我們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特別是涉及信息技術方面的內容,在我們外出準備中有沒有體現呢?不妨展示出來,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學生根據教師布設任務展開熱議,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我們外出時,都需要對旅游路線進行反復討論,特別是對目的地天氣情況要展開全面評估。如利用網絡查詢,搜集相關路線的天氣情況、路況信息等內容。”也有學生說:“我們外出前,不僅要看天氣等信息,還要對旅游地的風俗人情等文化信息展開查詢了解,熟悉當地的土特產,這也是一種文化學習。”
教師利用家庭外出旅游創設了適宜學習情境,學生學習主動性被成功激活,根據相關問題展開學習研究,逐漸掌握了學習信息。學生利用網絡展開輔助學習,這是信息技術的現實應用,只有將這樣的學習變成常態,才能全面塑造學生信息學科核心素養。
三、分層布置任務,滿足學習需求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由于信息學力基礎、家庭環境、學習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學生信息技術個性表現也呈現差異性。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觀照學生群體特征,為學生布設梯度性訓練內容,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要對學習任務進行科學分解,對學習評價進行合理設置,以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文件復制粘貼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學習文件選定、文件復制、文件移動,然后進行實踐操作示范,給學生做出樣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領,并展開具體實踐活動。學生雖然學會了相關操作,但認知還不夠系統,相關認知在學生腦海中還是比較零亂的,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對信息操作認知進行歸結整合,給學生做出更深度的解讀。如,復制文件和移動文件是有區別的,復制執行的命令是選擇之后利用“右擊—復制”。而移動文件是執行選擇“右擊—剪切”命令,復制是保留了原來的文件內容,而移動是不保留原來的文件內容,進行整體搬家。在操作復制和移動命令時,還可以采用第二種方法,就是將鼠標光標點擊文件上,用鼠標進行拖動,轉移到指定位置,如果是復制文件,在移動文件時要按住Ctrl鍵不放,這樣也可以實現文件的復制操作。教師為學生展開示范操作,給學生帶來清晰認知,因為復制和移動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集中對比講解,也幫助學生理清了相關概念和實踐操作要領。小學生對信息技術上機操作有特殊興趣,教師不妨利用操作程序來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講解相關概念,也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以提升信息學習品質。
在學習《插入表格》時,教師對學生學習基礎展開了深入調查,根據學生實際給出訓練布設: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完成一份班級課程表任務,以及相關補充練習,在指定位置插入行或列,添加新信息。任務公示后,學生積極展開學習操作,并順利完成了表格的制作。教師針對學生實際表現,給予學生以積極評價。能夠順利完成課程表制作的學生,教師都給予“優秀”評價,對于在學習中能夠積極幫助他人的學生,教師也給出了一定的表揚。學生自我學習價值得到了教師的認可,其學習熱情更加高漲。而學力較差的學生,完成表格存在一定困難,教師發動學生展開互助活動,給學困生做指導,讓學生來幫助學生,課堂呈現互助互學局面,課堂教學進入嶄新階段。教師布設同一操作任務,但在操作執行階段,卻給出不同的引導和發動,對不同群體學生的個性表現給出不同的評價,這就是分層教學意識的具體體現。
四、建立學習小組,協作競爭促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有自身學科特點,特別是上機實踐操作是主要學習形式,如果僅憑教師一個人組織教學,勢必會顧此失彼。因此,教師要借助學生力量參與教學管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操作,由小組組長負責成員的輔導,自然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小組集體互動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并在游戲競賽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習能力。
分組操作時,教師要給學生規劃清晰實踐路線,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如果是任務驅動實踐活動,需要集體每一個成員都要付出積極努力,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操作合作效果。如果能夠引入競賽機制,可以成功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化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巧妙創設情境,分層布置任務,建立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以提升主動學習效率,促進信息技術學力的全面成長。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需要根據教學新形勢作出更多教學調整,利用最前沿教學理念展開教學創新實踐,為學生創設更適宜學習環境,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為全面塑造學生信息學科核心素質提供更多助力支持。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探究,讓構建小學信息技術實效性課堂的研究之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鄭林新.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J].廣西教育,2016(09)
[2]黃雅芳.加強互動,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J].中小學電教,2017(03)
[3]葉梅玲.微視頻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整合實效性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