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摘 要: 在中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取得一定成果、教育模式與平臺初見規模的基礎上,通過點上突破、線上延伸、面上覆蓋三方面相結合,調研中醫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通過打造通識性、專業性、實踐性、孵化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思想引領、專業培養、服務保障多線延伸,落實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全員與全程覆蓋,保證創新創業教育順利深入改革。
關鍵詞: 中醫 創新創業教育 點上突破 線上延伸 面上覆蓋
自從黨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以來,各行各業在創新創業方面都呈現如火如荼的勢態。中醫雖然古老,但是并不落后,科技創新是將中醫藥發揚光大的前提,只有將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優秀中醫藥文化的作用。中醫藥研發策略的轉變、中醫藥產業發展形勢,充分顯示中醫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需求和發展機遇。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培養,在著眼于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更要積極鍛煉創新創業能力,只有拓寬專業視野,增強專業技能,才能成長為中醫藥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增加對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物質投入和全方位支持,在“好學好玩好創新”的過程中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業家精神,構建“創意—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活動體系,激發廣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情。在中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取得一定成果,教育模式與平臺初見規模的基礎上,提出建立點、線、面多維度立體化教育體系,通過各點突破、線上延伸、面上覆蓋等多方面探索創新創業工作模式。通過點上突破、線上延伸、面上覆蓋三方面相結合,調研中醫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通過打造通識性、專業性、實踐性、孵化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思想引領、專業培養、服務保障多線延伸,落實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全員與全程覆蓋,保證創新創業教育順利深入改革。
一、點上突破
1.打造通識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所謂通識性教育是指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即各學科都能使用的在調研中76%的受訪者表示滿意目前的《創新創業實務》、《職業生涯規劃》等創新創業類課程,建議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課程,在日常專業課學習中加強創新創業理念與政策的滲透和講解,與專業知識相互融合,加強案例式講解,實踐類公共選修課程緊扣學生科技創新主題。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集合學術科技類、校園文化類、志愿服務類活動,開展如學術講座、科技創新基金、創新團隊、觀摩啟發、社會實踐等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好學好玩好創新”。
2.打造專業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針對已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生,加強其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素質類競賽、創業類社團建設等活動,建立“光學不練不行,光練不賽不行,賽不出水平不行”的工作思路,高度關注具有較好社會聲譽的賽事,如天堰杯、挑戰杯競賽、遠志杯、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等,以賽促學,促進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1]。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共資助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385項,涉及自然科學、科技發明、社科哲學、創業訓練、創業實踐等多面多領域,參與受惠學生達4500余人次。在創新創業活動開展過程中碩果累累,《醫覽華夏——中醫藥文化傳播》項目以銷售自主研發的中醫藥文化產品為主要方式,并將其銷售盈利再次投入線上線下的中醫藥文化公益傳播中。該項目榮獲第二屆“互聯網+”全國創業大賽銅獎,并經過層層選拔順利入圍“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的終審決賽。
3.打造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借鑒勇搏勵志班和中醫傳承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載體,實行導師制,在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在學術方向上給予引領、科研方法上給予支持,讓學生走進教師課題團隊參與研究與開發,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為有需要的同學們配置專業指導教師,讓學生在與指導教師的交流溝通、科研活動中深化創新創業理念,從而完成自主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在大學生開展創業創新活動中的硬件需求與物質保障,開放實驗室、研究平臺、創業場所等實踐場所,為學生搭建創業實戰平臺。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存在有創新創業的意向與項目,但因經費、實驗室、設備、場地、合作平臺等多方面客觀的因素而使該項目流產的現象。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開放研究機構資源,降低眾創空間的入駐門檻,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實現學生實踐利用的最大化。
4.打造孵化型創業服務平臺
(1)依托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站“天夢眾創空間”,充分發揮其在創業指導、政策咨詢、組織協調、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藏生閣健康管理中心”、“健康小屋”、“綠印免費復印吧”、“橘井科技”等21支團隊入駐天津中醫藥大學天夢眾創空間,這些團隊涵蓋服務、咨詢、環保、醫療、養生、母嬰等不同領域,并且還在不斷壯大。在天夢眾創空間,創業的學生有基地、有資金、有合作、有保障、有指導、有交流,創業大學生團隊不斷成長,同時也帶領身邊的同學,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2)校企聯合建立學生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免費提供功能強大的創業就業實戰訓練場所,努力營造“以實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的良好氛圍。目前,天津市青果園大學生創意創業園、天津藏生康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成為天津中醫大學中醫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們提供創業實踐平臺,依托企業家導師指導、企業技術、資金和場地優勢,企業化管理的模式,給予創業大學生更多的實戰機會與體驗,從而降低創業的風險,快速度過創業嬰兒期。通過創業基地孵化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藥特色的“雙創”項目、孵化更多優秀的創業實體,從而進一步推進學校和企業的學、研、產相結合,與行業、市場對接。
二、線上延伸
1.思想線
從思想方面引領學生創新創業,使學生做到“心里想、腦中有”:發揮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接觸多、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理念引領的優勢,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不同意愿,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文化的思想動態,隨之調整老師與學校教育的工作方向。調研中建議在1、2年級學生中著重培養興趣,滲透理念,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在3、4年級投身科研項目鍛煉科研能力與創業訓練、實踐中,在5年級中糾正學生一心考研或就業的傳統觀念,分別通過課程、座談、調研、分析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引領改變就業觀念,轉變價值取向。
2.專業線
將各點突破中的四平臺貫穿成線,使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做到“心中有專業、腦中有創新、手上有創業”:在學校培養過程中通過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優化培養方案,將通識性與專業性教育有機結合;將學術科技活動邁向“第一課堂”,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課題研究;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創業過程;可以構建創業實踐基地,建立學生創業社團,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平臺;追蹤創業學生畢業后的發展。真正做到創新以專業為基礎,創業以創新為基石,將創新創業與中醫專業結合,構建“創意—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活動。
3.保障線
學校與社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多方位保障,調研中已經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建議建立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所需要的理論、課程、經費、場地、制度、師資、政策、服務等保障體系,其中最多的建議是對于課程學業的保障,使得創新創業特別是創業的同學能夠對學業學籍無后顧之憂,即使創業不成功也留有后路。具體的建議有開展按照創業項目折抵課時學分等,使得學生有充分的內外在條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三、面上覆蓋
1.全員覆蓋
黨中央對于創新創業的面的覆蓋要達到大眾、萬眾,但此處的大眾萬眾,我的理解是不僅僅是一個面一個量的覆蓋,更應重視這個量之后的質的體現。如何提高量之后的質至關重要,調研中幾乎94%的受訪者表示創新創業教育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體現個性化教育特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按年級進行分類指導;針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結合其所學專業開展創業指導;針對不同興趣的學生,要結合其興趣及其發展可能性開展創業指導。
2.全程覆蓋
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不是一日一月的事,應該貫穿整個大學期間乃至畢業后。調研中100%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從大學入學開始,對各個年級分別確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并選擇相應的教育方式方法,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載體、有學時、有側重,在內容上包括意識教育、能力培養、知識學習、實踐活動。
中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是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導與激發,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不是鼓勵和幫助學生開辦公司,獲得多少盈利,不僅僅是創新創業的技能和方法的傳授,更著眼于中醫專業大學生未來長期的發展,著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探索意識、創業素質、敢于挑戰自我的人。中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應建立點、線、面立體化系統,創新創業理念的深入理解與實踐不僅針對學生同樣老師也需要進行思想、行動上的轉變。當然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一直在摸索探尋中,但是其基礎應在于以激勵學生利用不同專業優勢,拓展創新創業思路,加強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真正完善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志力,張艷.醫學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3):52.
[2]于海,趙雅靜,付鳳至.淺析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促進[J].高教學刊,2015(14):16-17.
課題來源:天津市教育系統調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