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李芳
摘 要: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是共青團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同時也是高校團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參差不齊,在活力提升過程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筆者就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現狀進行梳理,并提出解決對策,希望對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建言獻策,共同開展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作。
關鍵詞: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思考
一、背景
2016年1月13日江西團省委在南昌召開全省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進會,會議就推進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研討;2016年1月15日在北京召開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要著力推動共青團改革發展;2016年1月23日在南昌召開了共青團江西省委十五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會議提出要加強共青團工作的建設;2016年2月29日至3月1日,團中央學校部開展了學校共青團2016年重點工作網絡訪談會,對提升團支部活力進行了指導。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必須高度保持與上級團組織步調一致,關注、學習和領悟團中央、團省委的文件或會議精神,保證工作方向不偏離重心,進行工作設計。
筆者了解到,有的高校在2016年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規范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辦法》,要求深入開展評選優秀團員和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加強對廣大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2016年高校團委進行共青團工作改革,2017年基本形成共青團工作改革方案,明確要求要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深入實施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筆者所在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基層團總支制定了《團支部工作手冊》,旨在進一步規范團支部建設工作,提升團支部活力。所轄團支部每月均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開展,在學院團支部建設工作中成績比較顯著,包攬了學院推送省級“活力團支部”名額。2016年度所轄的兩個團支部榮獲省級“活力團支部”,2017年度有四個團支部順利進入省級“活力團支部”的評審階段,兩個團支部被評選為江西省活力團支部。隨著改革的推動和工作力度的加大,團支部建設逐步走向正規,但團支部活力提升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團支部活力提升也是參差不齊。
二、團支部活力提升現狀
團支部是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共青團最基層的一級組織,它同廣大團員青年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是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顯示終端。目前,團支部活力提升參差不齊,具體表現在團員干部能力差異大,思想覺悟層次不同;團員意識淡化,無主體意識,團員參加主題活動積極性不夠高;團支部職能弱化,被邊緣化;團支部制度不夠完善,戰斗力不夠強等。整體呈現出的狀態是基層團支部缺乏活力,對活動熱情不高,理想信念不強,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變化,缺乏責任感,團支部建設機制等沒有保障,獨立開展活動的積極性日趨下降等。新形勢下,團組織要避免活動形式呆板、滯后,不切合青年需求,不符合時代步伐,缺乏吸引力,不能出現青年需要的團組織做不了,更不能是團組織要求的青年不愿做。否則將嚴重影響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一)團員干部能力和思想覺悟有待提高
先進團支部一定有優秀的團員干部,團支部書記自然是團支部的核心人物,對團支部負有全面責任。在高校團員干部隊伍建設中,大部分團員干部缺乏積極性,工作找不到頭緒,整體工作素質還不夠強。問題的根源也要追蹤到入學選拔時的情景,在班級學生干部選拔過程中班長強于團支部書記,團支部書記能力相對弱于班長,團支書自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團支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在后期團總支對團支部書記的培訓和交流中團支部書記才開始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但大部分團員干部在后期的日常思想教育學習上,沒有自覺學習提升的覺悟,被動學習,文件發在手里不到迫不得已時相信大部分團員干部不會主動把文件精神領悟。不注重學習提升,也是擺在團學干部眼前的事實和要解決的問題。高校共青團既要找到根本原因,也要在源頭上解決問題,更要思考如何將優秀的團員吸引到團員干部的崗位上來,讓團員干部確實得到成長得到鍛煉。
(二)團員意識淡薄,無主體意識
據了解,到了大學階段90%以上大學生是共青團員,團員身份相對無差異,已然失去優勢感和先進性,也許大部分團員只有在繳納團費、入黨、共青團評優評價等情況下才想起自己團員的身份。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體現不出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和模范性,共青團員身份被模糊淡化。在活力提升上沒有團員的積極主動作為,就形成不了團支部內部凝聚力,直接限制團支部建設和發展。
(三)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意識不夠高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團員的政治理論學習意識有些淡薄,缺乏主動性,理論水平與大學生身份不相符,學生偏向于專業提升和興趣愛好拓展,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自主學習意識相對于來說比較弱。但高校培養的青年學生是祖國明天的希望,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堅持“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四個全面”的思想和較強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
(四)團支部職能弱化,被邊緣化
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老師往往將班級和團支部混亂,原因諸多,輔導員本身工作量大,要本著先處理日常事務,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主題團日活動等工作,但往往日常事務一個接著一個,無形之中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或被動的無法留出時間和精力輔助團支部書記來思考和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加強學生思想引領。在班級日常事務管理中團支部書記經常性的被定義為做會議記錄、拍照等工作,忽略了團支部本身的主體職能所在。長此以往,周而復始,團支部無形被邊緣化了。
(五)團支部制度不完善,運行力度不夠
高校一些基層團支部和團支委工作職責、工作標準尚不夠明確,往往與班級和班委會相混淆,乏味了團支部這個主體;三會兩制一課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或者走形式走過場,團員干部面對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只能應付了事,沒有真正的達到制定三會兩制一課的目的。基層團務工作不夯實,必然導致團支部運行力不足,歸根結底是基層團支部制度不夠完善,也缺乏指導力度。
三、團支部活力提升對策思考
高校團支部活力提升勢在必行,它影響到千千萬萬共青團員的意識形態,不管開展高校工作還是共青團工作,高校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都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一)培養團支部干部工作能力,提高思想覺悟
培養和提升團支部干部工作能力,開展指導培訓,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鍛煉團學干部;上級團組織帶領團支部干部認真學習和理解相關文件精神和工作指導手冊;開展團支部書記座談交流會議,促進團支部書記間的交流合作;開展校與校之間團支部的交流,拓寬團支部干部眼界,吸收新養分;推薦優秀團支部干部到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進行培訓熏陶,切實感受革命精神,樹立團支部干部典型模范等。培養一支優秀的團支部干部,需要細水長流,方能奔流不息。共青團干部要切實為團員干部考慮,幫助團員干部健康成長,抓住“關鍵少數”,著力培養一支忠于黨、堪當青年表率的團員干部隊伍。
(二)強化團員意識,增強主體地位
高校要規范團員紀律性和組織性,開展培訓,提升團員自身綜合素質。在共青團的日常工作中,對違反團員紀律的要進行教育和處理,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能已經受到了行政處分,在團內依舊安然無恙,要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加強團員青年教育;加強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強化團員意識,做好優秀團員入黨推優工作;在評優評價中,要采取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廣泛征求團員青年的意見;在開展主題團日等活動時要讓團員成為主體成為主人,發表言論,支部大事與團員青年一起商量決定,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培養團員青年主體意識,同時也培養廣大團員青年開拓創新、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作風,在學習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青年團員的理想信仰
高校團學工作者要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青年團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培訓交流課,加強馬克思主義等理論的學習宣講和交流,激發青年團員自主學習的思想意識,同時培養一批思想覺悟高、理論水平強的團學干部隊伍,進行全覆蓋的宣講學習活動;一線教師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模式;加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學習,要讓青年團員堅信我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做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有信仰、有覺悟、有理想信念的新時代大學生。
(四)樹立榜樣,打造活力四射的優秀團員形象
借助每年五四評優選拔一批優秀共青團員,并且進行典型事跡宣傳,運用多媒體和宣講等形式多樣的方式,為廣大共青團員樹立榜樣。不能是評優評獎學生領了獎狀就結束了,優秀團員感受不到這份榮譽的分量和成就感,也不會真正去體會作為一名優秀團員的價值和意義何在。要通過樹立優秀團員形象,彰顯優秀團員風采,駕馭團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創先爭優,時刻體現先進、展現形象,讓團員有“我是團員我自豪”的光榮感,讓廣大青年學生感受到“團員就是不一樣”的先進性。
(五)理順班團關系,明確團支部職能,提高戰斗力
筆者所在學校已經按照團中央學校部《關于實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的精神,在2015年12月開展了關于2015年度班級學生干部職務聘任到期換屆的工作,在2016年3月召開了2016年度班長、團支部書記等學生干部職務聘任的大會;在2016年12月開展了2016年度班級學生干部職務聘任到期換屆工作;在2017年3月召開了2017年度班長、團支部書記等學生干部職務聘任大會;2017年12月到2018年3月進行了2017年度班級學生干部職務聘任到期換屆工作。探索實行了班長兼任副書記,在某種程度上明確了班長與團支部的關系,樹立了團支部書記和副書記在團支部中的角色和定位,明確團支部職能,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團支部戰斗力。但一些團支部仍需進一步理清班團關系,突出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集體建設,充分發揮團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六)完善團支部制度建設,規范管理,持續發展
開展高校活力團支部建設工程,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團支部建設機制,強化團支部建設,完善工作制度,做實基礎團務。例如:擴大支部民主、合理設置支委、聯系服務團員;完善三會兩制一課,完善團支部建設的同時,團總支加強對團支部的考核和指導力度;建立健全新媒體宣傳工作機制,發揮出團支部宣傳委員工作職能;上級團組織要能夠指導團支部制定班委會和支委會協同工作的機制;輔導員老師要能夠從思想政治理論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加強思想引領,加強團組織建設。只有規范管理,團支部才能持續發展,團支部活力方可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高校團支部活力提升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不管存在多少問題,都要攻堅克難,建設一支戰斗力強、作風優良、品德高尚的團支部隊伍,成為團支部活力提升的主力軍,加強團員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服務青年成長,加強組織建設創新。作為高校團支部干部要進一步做到夯實基礎、補短板、抓關鍵、促發展;在團支部活力提升的過程中抓規范、優服務、強基礎、創特色、推改革、促發展;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勢在必行也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解書華,王博文,巴楚明.高校團支部活力提升途徑分析[J].學理論,2017(04):193-194+212.
[2]袁源,馬俊,林楠.新形勢下提升高校團支部活力的思考與對策[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26(06):21-24.
[3]劉敏,李繼發,康躍,王斐,盛艷萍.新形勢下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5(30):66.
[4]李婭.關于高校班級團支部活力提升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0):186-187.
作者簡介
劉紅(1983—),女,漢族,重慶云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思想政治教育。
李芳(1983—),女,漢族,河北省邯鄲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