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題,是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育教學過程的本身就是具有探索性與創造性的。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是對物質的性質、結構以及組成進行研究的,同樣在高中時期化學也是門相對難學的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化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并需要學生與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默契的配合,不斷地推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創新,提升高中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化學;創新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的學習,不光要求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求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能夠靈活掌握與運用。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探究精神,在教育教學中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人情,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的魅力。
一、 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思想上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化學的學習只是為了培養化學方面的人才,在教學中只注重理論知識與化學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提高人才化學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不能對所學化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在高中階段對化學的學習很多是為了高考能取得好成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只是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化學技能的訓練,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都造成了阻礙。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影響學生擺脫思維定勢,使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化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融會貫通及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儲存。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所學知識的水平基礎,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已知的知識進行提問,激發學生對問題主動探索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常用作氧化劑的物質有哪些?常用作還原劑的金屬單質有哪些?在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基礎的情況下,教師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大膽猜測,提出質疑,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具有耐心,懂得循序漸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對學生的學習不要過多地進行安排,讓學生自己去合理安排學習進度,教師只需在旁邊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也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去過多地干涉學生,在學生實在解不出,教師再去幫助也不遲。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與學生進行多角度交流,引導學生能夠多方面、多元化、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全面分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將實驗融入課堂教學中
(一) 探究性實驗
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現代化學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化學實驗,與此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也借助了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轉變高中化學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能力與技能。比如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做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現象,在實驗結果中尋找問題的關鍵,再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二) 將理論與實踐結合
化學知識是相對抽象的,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時加入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加深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對實驗技能與知識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將抽象的化學知識,運用實驗教學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化學知識變得相對具體,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學生對于實驗演示得出的結論,易于加深印象并且理解得透徹,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中不會形成僵化的概念。
(三) 實驗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再是單一的對知識的記憶,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做到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的抽象性,造成了學生不愿主動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對重視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化學實驗更是充滿抵觸心理,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無法順利進行。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教師對化學實驗活動內容的選擇就要能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當前高中化學創新教學是教育發展所必須的,高中化學教師要加強教學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與此同時也是對教師的勞動光輝與教學魅力的體現。高中化學創新教學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努力實踐。
參考文獻:
[1] 王明國.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J].考試周刊,2018(35):157.
[2] 曹世凱.淺析創新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0):152.
作者簡介:魏霽,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雙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