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萍
摘 要:讀后續寫是2016年10月在浙江省進一步深化高考課程改革體制下的寫作新題型。該題型通過讀寫結合,考查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以及語言思維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是基于學科素養的指導下產生的。只有學生在語言、文化、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整體得到提升,讀后續寫的能力才會提升。
關鍵詞:讀后續寫;核心素養;英語教學
新高考改革制度下,英語試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從題型設置到分值的分配都與之前的試題有所不同。在寫作題型方面,英語寫作新增了概要寫作或讀后續寫。這一作文題型對教師和學生而言無疑都是全新的領域和挑戰,而真正要響應深化課改,突出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思想也絕不是喊喊口號而已,而應該深入研讀相關資料,徹底理解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內涵,把這指導思想合理落實到實際英語教學中,達成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因此本文思考和探討的主題就是在如何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理念展開讀后續寫教學。
一、重視語篇教學
可以挑選一些符合《考試說明》規定的詞數、難度、語言文體、規范等標準選擇和改編閱讀文本,如教材課文和高考閱讀真題中的記敘文可以用來續寫操練的故事類的文章,通過課堂寫作微技能滲透和指導,進行語篇寫作訓練。
例如: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單元的Using Language部分的閱讀文章A SAD LOVE STORY就可以拿來當做讀后續寫的材料給學生操練。這是故事敘述類的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解讀人物、時間、場景、情節之間的關系等要素。
(1)人物:Li Fang and Hu Jin(情侶關系)
(2)時間:Valentines Day(情人節)
(3)場景:情人節的時候,Hu Jin與Li Fang約好下班后在咖啡廳見面,Li Fang買了玫瑰和巧克力作為禮物,但是Hu Jin沒有出現,Li Fang心里想著Hu Jin本該7點出現,然后卻不見人影,猜想她這個時候可能跟朋友玩得正開心,他很傷心,在咖啡廳買醉。當Li Fang回家路上,心想著Hu Jin不再愛我了,我要扔掉禮物,不要再想起這個人。這時候他看到Hu Jin向他招手叫道:你為什么那么遲到?我已經等了你很長時間。我準備了禮物給你。(未完)
這樣,語篇的故事輪廓就呈現出來了。在這樣的語篇基礎上,教師再通過分析文章的標題,語篇中插入的七夕節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兩個主人公心理活動發展等方面的特點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章,為續寫做好鋪墊。
二、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
從以往高考讀后續寫題的學生答題情況看,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較弱,不能完全寫出精準無誤的句子,如詞匯方面的詞性把握不準確,單詞拼寫錯誤,單詞選用不符合語境等問題。在語篇結構方面,學生語法錯誤較多,寫出來的句子之間銜接性和邏輯性方面不足,使得行文段落十分不連貫。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開展一系列的寫作實踐專題訓練,從詞—句—段落—語篇這樣的循序漸進地分階段式進行寫作指導訓練,讓學生先掌握單詞用法,接著學會寫準確的句子,然后能發展到寫出邏輯性強,銜接緊密的段落,最后有能力合理準確把握一整個語篇的寫作的語言輸出。
三、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語篇中,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文化信息語言就只是按照語法規則組合起來的符號,難以構成語篇;離開了語言的載體,文化也無法得到有效地呈現。課標(修訂)倡導的六要素英語學習活動中,將知識分為語言和文化兩部分,并通過語篇整合,表達讀后續寫能力。
四、重視系統思維的培養
盡管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處處都需要思維,但大多是任意的心智活動,或是從之前生活、其他學科中遷移的思維方式。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例如針對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單元閱讀文章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
(1)What was Charlie Chaplins early life like?(觀察)
(2)What does the sentence“Up to now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do this better than Charlie Chaplin”mean?(推斷)
(3)Find the words or phrases describing Charlie Chaplin/the little tramp...(歸納)
(4)Compare Charlie Chaplin and his role“the little tramp”and tell the tone of the reading passage.(比較和總結)
以上教學設計的問題設置可能體現出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和落實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的理念,在日常英語讀后續寫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即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滲透和培養,把英語教育和育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國際視野,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N].中國教育報,2016-9-14(9).
[2]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3]張泰剛.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靈活性發展的問題與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11):20-23.
[4]張金秀.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培養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7):6-11.
[5]夏谷鳴.讀后續寫: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種評價途徑[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1-6.
[6]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Z].2016.
[8]陶百強.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學考與高考命題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7(4):25-33.
[9]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10]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7-14.
[11]宋穎超.讀后續寫教學中有效協同的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8):42-46.
[12]夏谷鳴.英語學科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2):9-13.
[13]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14]魯子問.英語教育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內涵與可能[J].英語教師,201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