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靜
摘 要:目前我國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將問題貫穿數學教育過程,讓問題成為知識的紐帶,培養學生的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本文從教師觀念的轉變、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課堂評價、創設情境和綜合實踐活動幾個方面出發,提出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提問;能力;培養
在《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把“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作為數學課程總目標的表述內容。新標準從過去的強調“分析與解決問題”到不僅強調“分析與解決問題”,還強調“發現與提出問題”。其實質就是重視創新,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也是學習數學的源泉。對于小學孩子來說好奇心是天性,他們對于一切都感到新鮮、富于想象,他們有很多的問題。然而,通過調研發現,一二年級搶著問,三四年級鼓勵問,五六年級打死都不問。
一、學生提不出問題的原因
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遏制了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意識:當前,大多數教師“惟書是從”,教學唯一的標準就是教材。而統一的教材又被一大部分教師視為“金科玉律”,進而灌輸給學生,學生面對“無可置疑的東西”早已馴服。沒有什么問題,也不敢有什么問題。即使現在的新教材有提出數學問題的要求,有些小學生的提問也是為了迎合教師,其實自己并沒有進行認真、深入的思考,提出的問題中有價值的也少之又少。例如某位教師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教師引出三角形后,問:“同學們,關于三角形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由于學生沒有預習,缺乏相關的心理意向,因而無從答起,教師十分著急,一再啟發,終于有學生發言:“我想知道三角形是不是有三條邊”“我想知道三角形是不是只有三個角”等等,學生的提問僅僅是為了迎合教師的引導,結果是明知故問,無中生問。
二、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策略
1.教師要轉變觀念,為學生提出問題提供寬松的環境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老師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問,學生作答,教師傳授,學生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幾乎沒有“問”的欲望,而要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就要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多角度、多思維、多層次的開展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創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教育管理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2.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打好基礎
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識、才有可能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好奇,才有可能有問問題的意識和沖動。所以掌握扎實的知識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古人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要讓學生學得扎實,學得靈活,學得輕松、有趣,對沒懂的、好奇的、有興趣的東西有問的沖動,有問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尊重前輩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學習,汲取營養。只有學好課內知識,又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和訓練,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厚積而薄發,形成敏捷的思維,產生各種真知灼見,從而質疑問難。
3.及時、多元評價,解除學生提問的后顧之憂
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師的欣賞和贊美,尤其是后進生,他們發現和提出的問題有些可能是淺層次的或無價值的,或與本節課無關甚至是“不合常理”的。這時,教師不能以漠然的態度對待,更不能嘲笑、挖苦、諷刺,而應該給予肯定表揚、鼓勵、保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贊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提問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我們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并投以信任、贊許的目光,并鼓勵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明確的問題,應采用與學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思路,抓住關鍵處提問,如學生提問出現問題或錯誤,教師不宜加以嘲笑,應肯定其大膽行為,發現其發光點。只要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的問題,就不能輕易的否定。
4.創設有效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的起點是培養學生以數學的眼光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學生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無從下手。教師可通過創設新穎、充滿童趣的、貼近生活的情境,問題與情境緊緊相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隨著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的出現,學生被深深地吸引,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考,誘發其問題意識。
“授人于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也就沒有創新,問題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地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探索創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討論和學習,更主動地投入和創新。當然,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培養方法有很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讓我們的孩子們真正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呂炳君.教育新理念[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