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霞
摘 要:情境教學方法由于其新穎性、可操作性、高效性而在當前教學方式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學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情境教學因其擺脫了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講例題、學生做筆記枯燥乏味的束縛,一方面極大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回歸課堂,促進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同時也為我國初等數學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數學計算;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數學對學生構建數學思維思考方式、培養邏輯的求實性與嚴謹性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傳統課堂教學痕跡的殘存,數學往往留給學生晦澀難懂的印象,同時課堂氣氛也十分壓抑。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情境教學方式逐漸進入教師的視野并很快被接受。情境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對數學教材加深理解,從心理層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親近度與好感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情境的引入和創設是否生動形象,是否貼近學生生活往往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筆者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針對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課上采取情境教學法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建議,以期引起廣大同仁的認可,并旨在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作為教師,我們在使用情境教學方法的時候,應當多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現象,以生活經驗與經歷作為數學教學的藍本。只有問題與實際密切相關,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的特點,并減少問題中刻意的人工修飾和理想化狀態,才能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枯燥的知識產生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四則運算法則的時候,我們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通過花銷與預算之間的不斷比較,以及物品的增加與減少、物品的營銷折扣等需用到的四則運算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養成教材為教學服務的思維,不能照本宣科,而應該學會因地制宜地適當改編教材以適應當地的人情風俗。只有使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數學才有不斷發展與生存的空間,才能激勵學生孜孜不倦地對知識進行學習與探索。
數學是一種邏輯性與思維性共存的科學,追溯數學發展的一萬多年歷史,數學理論無疑不是從不可能變成可能,無疑不是從靈光一現變成切合實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在獲取前人研究結果的同時,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例如,在對除法進行講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提出“均分”的概念,在我們創設小明過生日分蛋糕的情境中,一家三口人均分一個蛋糕是比較容易理解與計算的,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可以提出“如果小明想要四分之三的蛋糕,而爸爸和媽媽均分,每個人會得到蛋糕的幾份?”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課下進行探索,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除法的導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我們應該適當給予提醒與糾正,表揚多于批評,以免打消學生求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從心底增強對知識的親近感與認同感。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組建數學學習小組,將自己的想法與探究結果與組內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同時對組內其他同學想法的傾聽也將有利于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和靈感,想法交互積累的量變將對數學理論的理解產生質的飛躍。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時間往往較短,在教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進而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下降。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中,如果適當適時安排游戲時間,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們教授加減法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場計算能力的大比拼,通過競爭性來活躍課堂氛圍,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獲得課堂教學的焦點。同時我們對勝利者的適當表揚與物質獎勵,也會促進學生向榜樣看齊,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增加了教學的快樂性。
但是,對游戲環節的設置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因游戲環節的過多設置而荒廢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導致“玩物喪志”的現象發生。合理的游戲環節不僅是課堂氛圍的一味調味劑,同時也是打破傳統教育,改變教學形式的良方。
在當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多媒體等技術進行教學將成為新課改以來的重要舉措。憑借著互聯網技術方便、形象、新穎等特點,對課堂情境的創設往往起到極大的輔助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聲音、圖像等形式對創設的情境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格局的描述,這極大豐富了情境的真實感和畫面感,同時也加深了記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領悟。
網絡技術的有效使用豐富了情境教學的血肉,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為情境教學法的順利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多數學理論與概念都離不開前人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探索,為了還原數學本來的樣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動起手來,通過不斷發掘與探索,尋求數學真理,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這往往能使學生真正了解數學,體會數學之美。例如,我們在引入“百分數”的概念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發現身邊含有百分數表達的地方,鼓勵學生之間通過不斷探討來了解這些百分數的含義,以及百分數引入數學概念的意義。這不僅有助于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要保證操作到位,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摸索數學規律,在將知識物質化的過程中,一方面既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因切身體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新的體驗與感悟。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對情境教學法的使用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興趣,同時也整體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有研究數據顯示,對于兩個起始點、學習狀況相近的班級,其中一個班級采用情境教學方法,另一個班級保持傳統教學方式不變,在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習內,采用情境教學方法的班級較采用傳統方法教學的班級平均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通過實驗數據以及具體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情境教學方法通過使學生處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據情境的具體內容產生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將數學與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很好地保證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1]趙保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148.
[2]祖冠財.情景教學法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華少年,2016(21).
[3]張曉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運用之研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7(8):142.
[4]池愛芳.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5(11):55.
[5]林 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好家長,2014(4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