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小百科知識競答”為主題,整個教學過程以“任務驅動”為契機,將四個任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安排合理緊湊、任務層層遞進,達到回顧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目的。教學中借助現代工具平板電腦和極域控制系統,力求學生體驗觸屏技術、感受新技術,培養學生對新事物抱有積極的態度;采用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學生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力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主動投入、深度參與學習,整體學生完成任務良好,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關鍵詞:flash實踐;教學設計;公開課;反思
一、 創新整合點
(一) 知識競賽、觸屏體驗、激趣導入
本節采用類似央視“開心辭典”知識競賽的形式,以適宜學生難度的小百科知識競賽引入課堂,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體現出學習的綜合性。答題時讓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在回答問題時通過觸屏去選擇正確的答案,一方面緊跟技術潮流,另一方面通過觸摸體驗競賽軟件的使用,為做開發競賽平臺的動畫作鋪墊。
(二) 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理念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一直是教育界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但是,很多課堂只是拘泥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地體現。本節將任務分成4個小任務鏈,難度層層遞進,逐步趨向教學目標。任務驅動在實踐類教學中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征服感,擁有成就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適時地點播、啟發、演示講解,真正實現教師的“導”,學生的“體”。
(三) 展示交流、以評促教
在學習任務完成后,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督促學生去完成任務。評價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互評。一方面給學生展示、表達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生展示、講解自己的作品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以評促教的目的。
二、 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高中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應用》第四章“作品的合成與遞交”中的其中一節。這節課是flash第二次綜合課,旨在讓學生靈活運用動作語句實現動畫的良好交互并對作品進行簡單調試,從中掌握新的交互語句getURL( )。
三、 學情分析
在flash學習中,教學順序為3種動畫的制作、3種元件的制作、交互語句的學習及綜合應用,如play( );stop(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會做一些基本動畫,可以用基本的語句實現交互。不過,因交互相對較難,學生需要不斷地在實踐當中練習應用才能真正掌握。
四、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①正確區分幀動作與按鈕動作,掌握play、stop等交互命令語句②初步掌握getURL( )語句的使用方法;③能夠完成簡單flash完整作品。2.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半成品加工,讓學生鞏固所學交互語句、學習新的交互語句;②在制作中了解作品的設計風格,拓展綜合作品的設計思路。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擴充學生科普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和范圍。②在完成作品中提高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③體驗利用flash制作成品的樂趣,獲得成就感;
五、 教學過程
(一) 知識競答、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場“互動小百科知識競賽”:
教師播放用flash制作的比賽試題。比賽結束,引出flash制作主題:小百科知識競答綜合作品制作。教師根據比賽結果,鼓勵學生在下一輪比賽flash制作中獲勝。
設計意圖: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引出學習主題
(二) 任務驅動、協作學習
布置任務1:制作“ready”文字順時針旋轉效果。
(1)打開“知識競答fla”,在“main”場景的“ready”圖層 1~10 幀之間添加補間動畫,制作“ready”文字順時針旋轉效果。教師根據學生制作情況加以提示。
布置任務2:在測試“main”場景時發現動畫會自動跳轉到“sub”場景的試題頁面,怎么設置可以讓畫面在“main”場景中循環播放?然后通過“go”按鈕跳轉到“sub”場景第一幀?教師根據學生制作情況加以提示。
布置任務3:
小紅在設計問答平臺時參考開心辭典的界面設計都有一些求助渠道,思考后也設置了網絡求助方法——設置外網“百度”鏈接。
(1)在“sub”場景中對“百度”“搜狗”按鈕添加動作,使得單擊此按鈕時可以打開相應外網鏈接;(2)對“答案解析”按鈕添加動作使得單擊按鈕時可以打開相應的解析內容——txt文本。
集中講解getURL( )語句的使用方法并操作演示: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綜合練習,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急需獲取知識時講解新知,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力。
任務4:作品的調試與導出
在測試影片時,命名已經對“退出”動作添加正確的退出語句了,為什么還不能結束動畫文件呢?由此引出影片的導出。
(三) 課后拓展——作品還可以完善的地方?
(1)在測試時會發現一直單擊“上一題”按鈕,當跳轉到第一題時,再單擊可以跳轉到“main”場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請同學們思考,用我們現在的所學稍加用一些技巧即可解決。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四) 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評價方式1:教師綜合評價,選取一名學生的作品評價,有錯誤的師生一起分析原因,正確的給予鼓勵。
評價方式2:學生互評,同桌相互查看完成情況,最后舉手統計完全正確的人數。
設計意圖:以評促教。
六、 教學反思
實際教學中因教學任務過多,學生基礎稍微薄弱,教師在引領課堂時如同趕任務略顯匆忙。為此,教學設計應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教師如同導演引領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予學生啟發、提示和幫助;教學設計中應該留有3~5分鐘的課堂彈性時間及時適度調整教學。
2. 教學互動性有待提高:整個課堂教師說的、做的略多,學生表現機會略少。其實有些問題學生回答后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釋,既能擴充知識范圍也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針對一些簡單問題可以讓做得好快的學生去解釋。
3. 教師監控講解應適時、有策略。教師布置任務后學生自己操作練習,在巡視中若是發現問題需要集中講解時不能直接切換控制學生屏幕快,給學生一個心理準備期。
4. 教學的藝術。這是高層次的要求,但是對于一個青年教師來講,顯然基本功的提高是必須的,不過教學藝術的滲入也是需要有意識的:如教學設計的智慧性、抓住學生課堂的細節反饋及時啟發、引導學生課后的思索、甚至對學生人生的影響等都需要慢慢考慮。
5. 學會上公開課。一堂好課一般有如下標準(本校課題組研究成果):①有趣、有得、有思;②它是一節實態課,做到了真實、實在、實際;③它是一堂表演課,對于其他教師來說,這堂課應該可以觀賞,所以在課堂的教學表現時稍微融入一些表演的成分;④它是一節啟迪課,這就是要對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甚至生活當中有所啟發。
作者簡介:
王小彥,浙江省寧波市,寧波駱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