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芬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是最基礎、最重要的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著重討論傳統的師生關系在新的時代下的局限性,破壞和諧師生關系的原因,新時代和諧師生關系的新內涵,最終力求為小學英語課堂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和諧師生關系;構建措施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學校中處于首要位置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提高教學水平,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師生間在教學過程,各自身處的不同地位,二是學生和老師在教學中互相之間的交流和交往。要建立當代小學英語課堂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正確認識傳統師生關系的局限性和破壞師生間和諧的因素認識新時代和諧師生關系的新內涵,才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一、傳統師生關系已經適應不了新時代的要求
現存的師生關系是以傳統的教育思想為基礎,與之相對應的是依靠傳統的教育方式建立起來的模式。在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傳統教育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和現代教育發展的方向產生了偏差。
(一)學習觀念和教學組織的偏差。一方面,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和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被嚴重壓制。另一方面,教學活動組織觀念的保守性、封閉性,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受到極大的制約和限制,變的刻板、無趣、整齊劃一。落后的觀念和組織形式限制了師生之間交流和溝通,加重了師生之間的鴻溝,不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地位的偏差。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了支配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支配的地位,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由于知識水平的巨大差異,老師在教學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很少有學生會對老師的教學提出異議和質疑。在教學活動中,教和學雙方相差懸殊的地位,對于建立互動型的和諧師生關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只有對雙方的地位進行重新定位,才能為建立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掃清障礙。
(三)教學目的認識和教學手段運用的偏差。小學英語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填鴨式”的單方面灌輸知識。由于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個體獨特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不同學生身上所起的效果千差萬別,并且教學效果得不到最大化。在教學目的的認識上,傳統的教學往往以應試為最終的目的,最后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是唯命是從,缺少個性的好學生,學生的個性和積極性被壓制,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變得單調乏味。以上的教學方式和目的,使得多姿多彩的師生關系變成了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單一樣板。
二、新時代下和諧師生關系的新內涵
(一)學生尊師重道,老師關愛學生。尊師重道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基本素養。在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中,學生主動地與老師交流,樂于接受老師的教導;教師處處為學生著想,全情投入于教學工作當中。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構建起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學生可以及時向老師反饋知識的接收情況,老師可以根據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共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老師和學生之間民主平等。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是“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在教學領域上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對于傳統的師生之間關系的糾正。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鍵在于教師把學生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師生之間只有知識水平上的差異,而沒有教學地位上的高下之分。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具體表現為:老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對于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成績上的差別而區別對待;在教學的過程中,互相尊重對方的言論自由,提倡對話。
(三)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對話的含義指的是師生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前提下,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展開雙向的交流和溝通。老師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學生接受老師的教誨。平等對話、互相交流意味著雙方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互相促進,共同進步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扭轉傳統教學中,教師單方面給學生灌輸知識的局面,形成一種互動教學的新方式,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需要老師和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老師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兩個組成元素,其關系的和諧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具有直接而顯著的影響,同時這也是現代教育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師生關系的和諧是發揮施教者主導作用的需要。教師作為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促進的作用,使教師傳授的知識能夠順利的傳達給學生,能更好地發揮老師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師生關系的和諧也是發揮受教者主體作用的需要。學生是課堂上接收知識的主體,其對于知識的接收程度是評判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反過來也可以激起老師的教學熱情。
(三)師生關系的和諧是構建良好課堂生態的要義。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形成了教師教學熱情高漲,學生的學習激情飽滿的良性互動局面。師生雙方積極、有效的互動,使得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學效果充分展現,構建起了良好的課堂生態。
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措施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從全局出發,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提高師生的道德和素質修養,立足于轉變教學模式,最終達到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愛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必須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核心,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丟掉傳統教學中過時的、扭曲的思想觀念,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成長。以“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為指導思想,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師生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在學生之間形成尊師重道的價值觀,是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舉措。形成尊師重道的價值觀,一是要求學生必須尊重老師的努力,配合老師的工作,虛心求教;二是學生應該以寬容的態度,理解和信任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要求教師提高道德修養和教學水平。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專業的職業素養,才能真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這對一引導學生學生健康成長,成為一個三觀正確的人大有助益。
(三)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必須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擺在突出的位置。真正改變一切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立足于素質教育,形成師生間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談話、討論、啟發、誘導、自學指導等多種手段,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雙方在教學地位上的平等,實現小學英語課堂中師生關系的和諧。
參考文獻:
[1]葛高元,生態課堂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2]邱秀芳,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年01期.
[3]聶愛明,周蕾;淺議現代和諧大學師生關系的構建[J]; 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