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美術是門藝術學科,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需要得到重視的。創造力是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必備品質,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創新,激發他們情感的表達。所以小學美術老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全面發展。針對小學美術創造力培養進行分析,提出 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造力;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策略。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注意在美術教學中,探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一、激發興趣,激發創造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但 是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對美術沒有興趣,因此學習與生活 脫離,還有就是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缺乏,不知道怎樣將理論知識 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失 去興趣。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 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 充 分 發 揮 評述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 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 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件好的美術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覽,一次精到的示范,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論文導入,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論文的短暫關注和學習激情,而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保持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有一個長久而系統的計劃,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年齡 特征、認知習慣和個性心理,采用能使學生快樂,符合學生認知習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長久而不間斷的鼓勵、誘導,才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并能長久的保持下去。
二、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發他們的創新力
對學生的評價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要 秉持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 念,在學生學習時給予他們正確、合 理的評價,激勵他們去學習美術創作。新課程的改革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師要更多地去注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因此,老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表現,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學著去展現自我,并且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創新力。
三、具體的培養思路
1、密切聯系日常生活:美術學科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 聯系,如果要創作出富于個性的美術作品,那么前提就在于緊密 結合生活。師生應當意識到:日常生活才是美術創作的來源,應 當在平日生活中捕捉自由創作的靈感。為此在培育創造力的過 程中,教師應當指引同學們觀察日常生活,從點滴的生活細節中 提煉創作素材并且獲取靈感。這樣做有利于培育小學生良好的 審美體會,善于發現平日生活蘊含的美好事物。例如:教師在指引小學生創作關于雨景的繪畫時,首先要讓同學們留心觀察,體會并且感受雨天的各種景物特征。在獲得親身感悟的基礎上,小學生就可以把自身感受濃縮為繪畫作品,同時也融入了真切情感。在觀察真實生活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指引同學們調用多感官來體會生活,體會天氣變化對于內心的微妙影響。在積累繪畫素材的基礎上,運用自由創造的方式抒發情感。
2、創造美術課堂意境:美術課堂不能缺乏意境的創造,教師如果能創造自由的課堂意境,那么就能在最大限度內激發聯想與創造力。從現階段來看,多媒體已經逐步融入了新時期的美術課堂,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和方式來激發想象力,讓小學生迅速融入生動的課堂意境中。在趣味性的課堂意境中,小學生將會更容易發揮創造力,擺脫美術思維的局限。例如教師在講授關于素描的基本知識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同學們演示優美的素描作品,進而創造富于想象力的課堂氛圍。
四、因材施教,保護創造個性
一般而言,學生可以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而教學內容要求的制定,主要針對的是一般層次的學生。但這種教學要求 對較好和較差的學生而言,好的覺得簡單,差的覺得難。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適應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面向全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例如:在制作動物雕塑———牛時,對于那些造型能力強的學生,他們一般稍加指導便能較好的完成作業。而另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降低難度,在創作前可以讓大家談談牛的特征,對牛的認識,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想法。教師指出在練習中,我們只要抓住這些特征,可以進行新穎、獨特的想像,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行了。不要將學生的思想拘束在一個固定的模式里,這樣就打破了原來的單一的技能訓練的指導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按表現性美術教學的要求認識對象、表現對象,在表現中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這樣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這種在教學內容組織中,將與意志相關聯的指導性目標和與情感相關聯的表現性目標交替地安排,也形成了節奏上的變化。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孤立地強調任一方面,都 是片面的。實踐證明:那些獨立性強、富有審美個性的學生其想法往往與眾不同,其做法也常奇怪獨特,因而往往也最具有美術的獨創能力。而傳統的美術教育常常同化人的審美個性,用統一的標準來規范學生的美術學習,限制了學生審美個性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審美個性特征和差別為客觀存在,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支持其獨創立新,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的學生各得其所的發展,使尖子人才脫穎而出。
總之,小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是需要教師不斷鼓勵與教 學理念更新是不分不開的,教師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質;小學生要不斷提高興趣,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善學苦練又勤于探索,不斷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及解決策略[J]. 劉穎. 現代農村科技. 2016(12)
[2]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 楊彥娥. 中國校外教育. 2016(S2)
[3]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 趙倩. 求知導刊. 2016(04)
[4]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 楊曉妤. 美術教育研究.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