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芬
摘要:小學語文和諧課堂構建的途徑很多,我們在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中講究學生情感的和諧、教學內容的和諧,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需求、命題的和諧,這樣就可以在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中取得實效。教師要借助相應的教學策略,轉變教學觀念,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和諧課堂;課堂設計;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原本沉悶呆板的小學語文課堂開始充滿活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指導思想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視學生的精神成長,將和諧的課堂充分構建出來。要實現這一課改目的,必須緊緊抓牢課堂教學環節,把課堂還給學生。對于和諧課堂的構建,本人在充分理解新課程理念和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和諧課堂要講究學生情感的和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種有效的教學環境,從而讓學生可以獲得愉快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對學生的上課情緒進行相應的關注,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是高興還是難過,是采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還是消極應對的態度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有的信心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這些情況都要進行充分的關注。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內心會有多種解答方法,但是教師總是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出發,截斷了學生的積極性思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這樣的情景是不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多種教學理念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并不是對所有的課堂教學都適應。只有讓學生喜歡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培養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遠比能快速地說出答案顯得重要。
對學生最大的關注就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就是最大的和諧。為此,教師應當善于捕捉學生思想上、情感上的變化。在教學《秋游》時,有一次我在講解著秋天的美,學生聽得很是認真,都進入到教學的氛圍之中去了,這時,一個學突然站起來說者寫得并不美。對于這種標新立異的見解我和學生都感到困惑,于是我問學生如何寫秋天才是美的,學生認為可以把植物、動物和人們的生活結合起來寫。于是這個學生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對秋天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我及時地捕捉到了這個寶貴的教學資源,借助于這種方式延伸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將學生創造的欲望充分激發出來,借助于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借助于相應的課堂教學,將文本內涵重點美感挖掘出來,同時感受到相應的美。
二、建設小學語文課的和諧課時,需要和諧的講授內容
建設小學語文課時的和諧必須要注重課堂講授范圍規定。講學規劃需扎根于實踐,切實考慮同學的實際情況,并不能一味的注重書本和老師們猜想的情況。所以,特別注意采取合理高效方式去指導同學個人探查矛盾,進而激發高效的學習氛圍,使同學切實有點感悟。建設諧和的課時需要同學們加入到教授學習中來,同學是諧和課時講學規劃的重要組成,有責任發表自己關于講學規劃的意見,讓同學們在講學規劃里得到相應的重視。
另一方面,教授的規劃上需要達到動態規劃。老舊的語文上課規劃是把課本作為知識的來源,以老師的感覺走,偏向于教授形式的選擇,教授方式的計劃等,教授按照計劃的過程實施,教授過于無趣化老舊化,老師學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構建小學諧和語文課需要教授規劃有老舊靜態規劃發展到動態規劃,老師需要在教授學習里不斷感知,實施和改變,能夠推動個人學識的出現和進步,可以讓諧和課時的觀念切實實施。必須說明的是,教學規劃的動態計劃不是全部拋棄靜態規劃,需要依據具體情形,讓計劃的教學規劃在教授學習里進一步的完善與創建。
三、小學語文和諧課堂要關注個性差異的和諧
不同人的聰明方式是不同的,一些學生在形象思維上優秀,一些學生善長邏輯思考,還有的是不同同學的生活經歷,家庭狀況不一樣,所以解決問題時,每一個同學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有不同的感覺。因此需要教小學語文的老師,了解學生的性格差異,教授學習時注意同學們的特別地方,經常建立一些溝通形式,讓同學常與別人來往,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經歷,提高認知能力。也只有這樣的因材施教才能把人文精神落實在我們的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和諧教學。
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說出課文的大意。在找學生時,我讓一個平時不善于表達的閱讀后進行了講述。沒想到這個同學的講述聲情并茂,她講述完之后,我帶頭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一方面表明老師不可以把牢固的,方便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學生,理解同學們不同的性格,合理教學,否則可能會錯失太多的美麗時刻。
四、小學語文和諧課堂要關注學習需求的和諧
老師需要常常注意同學們在學習上的需要和要求,特別要尊重小學生的童心與渴求欲以及對學問的渴望。我們可以讓學習成為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合作學習研究學識成為一種特有的習慣,每次學習內容出現時,這節課內容的發展,課堂的前的計劃是不能完全掌握的,這就要求老師們應在原來規劃的方向上,理解同學想法的變化,情緒的變化,不斷改進教授過程,和諧的把握教學任務。由于這些不定事情的出現,老師需要動態的觀念,敏感的思維,讓許多有益的材料來到課堂中,使學生了解現代的思想,感受學習的快樂,建設成諧和的課堂。
舉個例子,老師在教授泊船瓜州這首古詩時,原來安排的計劃過程是朗讀詩詞題目,分析古詩意思,想象古詩文表達的意境,朗誦整個古詩文。不過在剛開始開始上課時,就有一位同學提問:老師你所講的古詩文十分的不錯,可是古詩中的綠字到底有什么含義?我不是太懂。這時其他的同學們也開始紛紛的思索,老師知道了這個情況是大部分同學們都有的疑問,就立即讓同學們開始分組討論。同學們分別分為由詩畫圖組,改變詩句組,課外收集組,圖書查閱組,其余的同學們就開始思考和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同學們不但掌握了詩詞內容,還有一些別樣的獲得。
教授小學學習語文課時,建立諧和課堂的方法多種多樣,內容也挺多的,使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堅持地去研究、探索,不斷認知并實施,我們就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和諧發展,獲得更好更成功的效果,并獲得更加高效的講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馮俊芬;點燃智慧的火花[J];小學語文教學;2012年第4期;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
[3]陳文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新課程(教研版)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