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幸就
摘 要 現階段,養成教育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育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越來越重要,但是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存在著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而這將影響學生們的未來發展,所以要加強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現代化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關鍵詞 行為習慣;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84-01
小學作為學生們從家庭走進社會的初步階段,對小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將學習豐富精彩的知識,也將形成基本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還相對較小,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還普遍存在著不良習慣,所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提出:“教育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本文就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意義和方法進行探討。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重要意義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產生并逐步發展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就是在于小學階段,而最好的時間又是在低年級。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創造性及主動性的發揮,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德育發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小學生,教師的模范作用也激勵提升其綜合素質。學校作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基地,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會做人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而這將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完善教學體系。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具體方法
低年級小學生好動活潑自主欲強烈,老師們的說教一般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需利用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以下是幾個方法:
(一)課堂上的學習及引導。小學生在校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課堂上,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及老師的引導就尤為重要了。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較為有限,教師應充分把握課上時間在教學中傳播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上課時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老師可以提醒學生們書本拿好,坐端正,不要歪頭等,這樣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便于學生們記憶知識,還能預防近視眼。
(二)課堂外的提醒與督促。在學校除了課上時間就是課間時間,課間時間也是能體現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目前大部分學校小學生都存在著在課間追逐打鬧,亂攀爬,大聲喧鬧, 遇到師長不問好等現象,低年級學生不喜歡說教,我們可以結合真實實例用故事形式告訴學生,讓小學生們看到聽到追逐傷害,亂攀爬及樓梯擁擠推搡等的危害性。對于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糾正,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們在意識上就得到重視。例如教師可以在下課及放學后,每次都提醒學生擺好桌椅,才能走出教室活動;提醒學生遇到師長問好;在教室里不能大聲喧嘩,在校園內不追逐打鬧;上廁所排隊不能擁擠等;上下樓梯靠右走等。教師們在日常學習中要加強強化,長期堅持提醒督促,做到真正落實以便促進習慣的養成。
(三)利用多種活動形式進行鞏固。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開班會,做黑板報,閱讀會等來學習各種良好習慣如學習習慣,衛生習慣,閱讀習慣等;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同學們自愿參加實踐活動如為貧困地區小朋友獻愛心,參觀歷史博物館等,不僅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還可以使自己的品行受到熏陶。
(四)良好行為習慣作為示范。在學校中,低年級小學生會模仿和效仿自己的各科教師,教師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學生們的注視下,教師應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用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帶領學生們,來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文明用語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和重視語言示范和引導作用。面對學生,家長及同事,教師使用文明用語,親切問候關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學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五)制度制約。教師可以利用學校中的守則與日常行為規范等,對小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行約束。此外,教師可以讓每一位學生來制定制度,可以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根據其他同學的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樣不僅能反思了自己也能從其他同學身上發現問題來避免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
(六)激勵學生,爭當榜樣,調動學生們習慣養成的積極性。低年級小學生一般沒有太強的集體榮譽感,但個人的榮譽感卻很強,教師可以利用低年級小學生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來設定各種小組評分機制,讓同學們爭當榜樣,爭當小組長,從個人榮譽感中建立集體榮譽感,這樣每個小學生都能為班級承擔相應的責任,也能調動習慣養成的積極性。
(七)以家庭教育為輔。在小學低年級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父母自帶權威性,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讓家庭教育更有感染力與穩定性,不會造成學生在校與在家表現不一的狀況。所以教師應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小學生們在家庭中的表現,共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上述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極其重要,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們的身心發展,為以后的學習及生活打下基礎。教師作為小學生們的指路者,需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循循善導,不厭其煩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棟梁。
參考文獻:
[1]程艷波.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網友世界,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