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文
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它是一個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有效的法寶,特別對我們的后20%的學生幫助就更大了。
關鍵詞 預習;輔導;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2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230-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新型的學習方式,微課就在此時進入數學課堂中。
結合微課特點,我想談談以下幾點的不成熟的想法: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教學策略也應該隨之不斷地進行改革。在深化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最關鍵、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不斷探索,本人嘗試采取微課視頻方式提高后20%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學會預習并有思考
根據后20%學生的智力因素,讓他們學會預習。通過預習,后20%學生對下一次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沒看懂,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在聽課時會輕松的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盲目聽課為帶著問題聽課,無疑是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在預習中已經看懂了的知識再經過老師講解,印象會更深,沒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聽課的重點,在教師的幫助下,這個“攔路虎”會輕而易舉的搬掉。聽課質量的提高又會讓學生節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次課的預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本人嘗試通過一個《如何正確預習的方法》微課視頻的介紹,讓后20%的學生知道預習應該注意什么,步驟等環節。有一個科學性的指導性,他們更容易的操作,而且還可以循環播放。后20%的學生如果養成良好的預習方法,對今后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二、學會復習并有新知
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而后20%的孩子更容易遺忘,教師可以利用早讀時間把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微課視頻的形式給他們重新喚起記憶。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單元時,概念比較多,有底面積,表面積,體積等。他們經常不能選擇合適的概念與公式計算,這時候本人又嘗試用微課為切入點,也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方法。而且一天的學習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累人的事情,他們通過觀看微課也可以起到一種很好的休息調節作用。
三、學會自我輔導并提高
往往后20%學生不是的智力問題,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錯誤。同時隨著國民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因此本人嘗試向后20%學生或家長介紹一些微課的網站(浙江省微課網)(中小學微課堂),在家中自行預習與復習,幫助他們提高成績。教師要經常和這些家長聯系,交流和溝通,讓家長更好的督促孩子學習,好好利用電腦的作用,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生。微課是比較好的的地方是: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再次展示。傳播形式多樣(網上視頻、手機傳播、微博討論)。同時讓家長明白利用微課不僅省錢也讓孩子成績有所提高,
數學“后20%”學生的問題,可以說是新問題,其實也是老問題,本人試圖通過這篇文章,利用微課總結并提出一些方法。最終看來,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認識,得出了一些不成熟或可能是經不起長期考驗的結論,由于實踐的時間短,還是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工作中也不斷在碰到各種各樣沒有經過分析總結的問題,這使得我更加感覺到自己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教書的20項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