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練習課是以培養和訓練學生技能技巧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在“用數學”這個教學內容里,如何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好所學知識,本教學設計有效的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從而培養了能力,體驗了用數學的樂趣。
關鍵詞 練習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60-0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用加法計算和用減法計算兩種問題的聯系與區別,正確掌握兩種題型的解題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
4.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法,不知道同學們掌握得怎樣,今天我們先來個小競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第21頁第3題)
2.從口算題中得到數學信息。
師:題目中減法有幾道?加法有幾道?一共有幾道題?
3.提出數學問題。
師:你能根據這三個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4.學生思考后匯報,引出課題“用數學”。
二、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新舊題型對比,明確正確的解題方法。
師:小兔子們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想參加我們的學習,歡迎嗎?
出示題目:
讓學生根據圖中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指幾名學生進行題目的敘述:
問題1:左邊有7只小兔子,右邊有8只小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問題2:白兔有9只,黑兔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第2次提問前在主題圖中加上“一共有15只小兔子”,再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3:一共有15只小兔子,左邊7只,右邊有幾只?
問題4:一共有15只小兔子,黑兔6只,白兔幾只?
學生思考:這兩題的問題和條件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分別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交流后反饋。
生1:問題1、2中兩個小問題都是求小兔子的總數,而在問題3、4中小兔子的總數變成了已知的條件。
生2:問題1求小兔子的總數,就包括左邊的小兔子和右邊的小兔子;
問題2求小兔子的總數,就包括白兔和黑兔。
生3:問題3小兔子的總數是15只,除了左邊是7只,剩下的就是右邊小兔子的只數。
問題4小兔子的總數也是15只,除了黑兔,剩下的就是白兔了。
學生列式計算,集體匯報。
(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兔子們學習了一會,覺得肚子很餓,于是派了兩只小兔去拔蘿卜。出示題目。(第21頁第2題改編)每人要拔15根蘿卜。引導學生看圖,弄清題目意思,通過對話引出需要的條件和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訂正反饋。
師:小兔們吃飽后,有幾只來到了森林玩,遇到了它們的好朋友的小鴨們,你們瞧:
出示情景圖。(第22頁第7題改編)
師:從圖中,你能得到什么數學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減法的呢?會解答嗎?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在小組內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解答出來。
全班匯報,展示各組的討論成果,集體評議各組表現。
(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要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請同學們用生活中的事物,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非常棒,許多小朋友都能積極的舉手,積極的和其他同學討論交流。誰來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生:我的計算更快更準了。
生活當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知識真有用。
作者簡介:梁靜(1981-),女,重慶,漢族,現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本科,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