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影像專業對解剖的需求越來越高,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怎么樣解剖學教學中運用標本考試的改革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本文的體會。通過標本考試進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更加教學大綱和要求取舍教學內容,采取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使整個《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遵循一條原則:行動導向教學,在行動中學習,行動及學習。
關鍵詞:醫學影像;解剖學;標本考試;教學改革
在醫學日新月異的今天,醫學影像學的高速發展,儀器設備的不斷更新,使得其在醫學領域(如神經系統學科、心血管病學科……)的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而對醫學影像專業的醫學生知識能力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我校教學改革實際,參考相關文獻對該專業解剖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積極的摸索,本文重點介紹醫學影像專業實驗標本考試的體會。
一、 學情分析
高職院校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學習更注重動手能力,講了不一定清楚,清楚不一定記住,其中在《人體解剖學》在醫學學習中學生最早接觸,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學生狀況分析,生源:本班學生系高中生畢業生,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故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加強課外輔導。學習基礎:學生在高中階段已學過一定的解剖生理和生物學知識,應注意知識的銜接。學習能力:學生已進入青年時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要積極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 教學反思
1. 學生對《解剖學》學習中缺乏學習動力,在課堂下不積極記憶,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而且學到的東西很少。
2. 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課堂內容能理解但是記不住,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學生課后的復習記憶的能動性。
3. 部分學生在復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基于以上情況,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有正確
的意識,應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全程填鴨式灌輸,采取扣分,集體背書等形式強制性要求學生學習,這樣容易激起學生逆反心理,最終事倍功半。
以上問題暴露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掌握理論、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即使死記硬背記住了醫學理論概念也容易忘記,只能應付一時的卷面考試,教學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于是本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大量增加了實驗課,標本考試也就呼之欲出,該考試的意義不在于考試本身,更多的是促進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 考試的思路與方法
1. 在教學的設計中從始至終強調標本考試的重要性與理論考試重要性一致,以學生的實用性來設計教學。考試設計中,準備考試內容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考法。備考如果沒有備好會造成考試過程中混亂,考試成績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所以在備考時反復自己到考試,按考試流程一步一步完成,完善其中疏漏環節。
2. 將所有考核內容分解搭配,組成內容不同難度相當的題卡,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本題庫,最后由監考教師確認后當場打分,力爭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對考查過程中各種可能的誤差做出最大限度的控制。
3. 《人體解剖學》是傳統經典的形態科學,因此,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看、多記、多動手。并且因為在學期開始就告知學生標本考試的重要性,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主動進入實驗室,在自己動手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為此根據我校實驗室的客觀條件盡量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給學生提供了大量進入實驗室的便利。
4. 考試流程:
(1)教室安排(121,124)兩個教室分為121(候考室),124(考試區)。
(2)考試區每次進入兩名考生,其中一名考生考試,一名考生抽簽待考。每名考生考試時間5分鐘之內。
(3)本次考試考生約190名,共需考試時間950分鐘。
(4)考試教師需3名,1名維持候考區持續,1名抽簽安排考生待考,1名監考。
四、 改革效果
以教學觀察、學生座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了該考試改革的效果:
(一) 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標本考試題目的全面性、靈活性對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題目的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變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為積極攝取知識的主動學習。學生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的時間及人數增多,自學能力增強,學習氛圍更加活躍,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二) 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考試改革是學生的變化下,促進教師必須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更加教學大綱和要求取舍教學內容,采取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要完成課題的理論授課,還要指導學生制作標本、掌握標本,不斷地更新教學方式以啟發式、討論式為主體現教學互動,提高了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達到以考促教的目的。
(三) 反饋更多的教學難點
通過監考考試過程能明白大多數同學學習中的難點,如:題庫中拼接關節類的題目,考試成績普遍偏差,而該類試題恰恰能反應理論聯系實際的題目,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會重點講授這部分內容,而以后的試題中也應多出現該類題目,增加學生動手能力從而增強記憶。
五、 小結
在整個班級良好學習氛圍下使得部分成績差的學生不得不走進實驗室,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在腦海中產生立體感和具體的形象,應證書上枯燥乏味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觀察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在整個《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遵循一條原則:行動導向教學,在行動中學習,行動及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學習,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問題。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標本考試還需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來相匹配,還要有規范的教學政策和教學條件來支持。
參考文獻:
[1]胡哲.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標本考試方法探討[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9):104-105.
[2]陳遠強.提高解剖教學效果的體會[J].局解手術雜志,2008,17(2):121.
作者簡介:黃誼,貴州省貴陽市,貴陽護理職業學院基礎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