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摘要: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筆者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實踐生活;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策略
1.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為主的階段,他們往往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數字概念感到厭倦,因此,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缺失學習興趣。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中充滿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和質量。
1.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必然會安排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實踐性、活動性的作業,讓學生主動嘗試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提供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3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門需要勤于思考和練習的學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一種將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踐促進學生進行有效思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將會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去思考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如生活當中物品的重量、空間的大小、時間的計算等。久而久之,學生就自動地在大腦里建立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養成用數學思考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從而增強學生大腦的領悟力和理解能力。
2.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評價缺乏生活化內容
雖然很多學校實行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但在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評價上,絕大多數學校還是根據學生的成績采取“一錘定音”式的評價方式,完全忽略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評價,而只看重學習效果和成績往往會造成學生出現成績不穩定和實際應用能力差等問題。因此,大部分小學數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存在不合理現象,其忽略生活化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無疑是不夠科學和全面的,不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2.2重分數,輕實踐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階段,不能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如今,父母在家里也只會關注學生的分數,教師也在不斷對學生強調分數的重要性,這種情況造成了學生對探索數學知識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實踐。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考高分,拿名次,這造成學生對數學探索沒有興趣,因為時間有限,學生只能把精力放在容易的分的傳統題目上,對于生活化教學有的教師根本沒有在課堂提及,殊不知這一做法才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阻礙。教師沒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仍然把學生作為考試機器對待,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與學生角色還停留在傳統課堂中。
3.優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3.1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具備發現數學問題的眼睛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及提出問題,沒有實際的問題自然就無從下手。為了增強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首先我們就需要引導學生仔細的留意生活,積極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誠然,上述方法不僅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同時也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我們不妨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如在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過節的時候,街上都有很多買冰糖葫蘆的,我們在吃冰糖葫蘆的過程中,它和竹簽的位置是不是一直在發生變化呢,具體是怎樣的呢?通過這樣的提問,我們則成功的將問題轉向了生活,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生活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便不難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的能力了。
3.2應用數學,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課本的編排有很強的系統性,一章連著一章,在學習下一章時可以回顧之前的學習內容,學生在這一知識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系統的認知結構。針對這一問題,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對現代教育理念產生深遠的影響,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要依靠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還原生活中的畫面,找到學生熟悉的數學場景,立足于數學教材上讓學生更好地學,最重要的是回歸現實,開展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從關注課堂、關注學習到關注生活、關注數學這門課程,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另外,還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認識數學知識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難題。例如,教師在學習新課“長方形面積計算”之后,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應用開展課堂實踐主題活動,舉例:老師最近想要裝修房子,但是不知道在地面鋪多少面積的地磚,你們給老師算算好不好?如果老師預算只有800元,夠不夠鋪設整個房間地板磚呢?在實踐活動主題背景設置完畢后,將學生分成水平相當的四個小組,給出房間的長和寬以后,讓學生組內開始展開思考,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來源于生活的實踐活動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妙用,并且喜歡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3.3重視拓展,優化評價體系
傳統的只重書本知識學習的數學學習評價體系已不能與現行的素質教育相適應,應優化評價體系,將學生參與課外拓展學習的情況納入小學數學學習評價中,以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評價多元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評價標準不應統一化,要重視師生間的互評。評價過程化。學習評價不應只重考試結果,更要重視學習參與數學學習過程的表現。
3.4從無到有的學習,提升學習興趣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教師多次講授某個知識點,學生仍然不能消化、吸收知識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更加耐心地輔導學生學習數學,給予一定的鼓勵,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整個數學學習系統的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基礎知識的作用,確保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真正學好數學。
結語: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加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景教學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大家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主性,也能夠提高數學理論知識的實用價值。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值得大力推展。
參考文獻:
[1]李玉婉,周春玲.關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7,16(11):96-98.
[2]朱希軍.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14):176-177.
[3]林秀媚.淺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7(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