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占用了大量教學時間,但是其課堂教學有效性卻并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專注能力偏弱,而且課堂時長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單調無趣,綜合作用導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為改變這一狀況,廣大教師應當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興趣,將教學時間模塊化,延長學生專注時間,并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避免學生審美疲勞,增強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安排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占據了最多的學時。但是,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不高,學生在語文上花費的時間最長,但是學習效果卻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影響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的現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導致的,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年齡因素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低,心智不成熟,好動不好靜,專注能力不夠強,小學生這些特點決定了讓他們在課堂上安安靜靜的用心學習是很困難的,是對小學生天性的約束。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像識字、背誦等,都需要學生專心,但是重復性的記憶活動往往會讓愛玩愛動的小學生感到厭倦,喪失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教學需求與學生天性之間的矛盾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課堂時長因素課堂時長的長短一般都是標注時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課堂時長相差不大,這樣的課堂時長安排不盡合理,小學生的專注能力和高中生相比是不可同日復的,讓小學生像高中生一樣專心致志上一節課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同科目對教學時長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并不太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并不一定飽滿,可能的結果就是一節課的前半段時間是教師講解,后半節課就是學生自己背誦記憶,而過長的時間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領讀、背誦、默寫等簡單枯燥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貫穿整個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對其早已產生審美疲勞,單調的方法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就調動不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對于教師的要求也只能是應付了事,雖然被迫記憶了很多知識,但是這種記憶是不夠深刻的,很容易被忘記。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在理清了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以后,我們應當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學手段是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如可從以前粉筆加黑板過渡到多媒體。科技手段可以讓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小學語文是文字的學問,但是單調的文字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優美的故事也不能作為小學語文的全部。小學語文應該借助科技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等來讓語文課堂立體豐富起來,比如把寫字的過程制作成水墨動畫,將古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進行畫面化,等等。將原本靜止的語文知識生動活潑地展現給學生,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熟練應用各類教學手段,雖是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讓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了更加博學的影響,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感,更加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二)課堂時間模塊分割,延長學生專注時間。
一節課都學習同類型的內容很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就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從而更沒有心思學習。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將課堂時長模塊化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將原本較長的課堂時長,分割成若干段,段與段之間以一件特定的事情做分割,如可以是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張圖片。通過這樣的形式可將原本已經渙散的注意力重新積聚起來。模塊內的教學內容既可以是連貫的,也可以是不連貫的,當教學內容比冗長時,可以將一節課里的某一模塊拿來講一些完全不同的內容。同一個房間待一個小時,和三個房間分別待二十分鐘,給人的感覺是明顯不同的,同樣的道理,將課堂時長分成若干模塊,中間還有吸引人的事情,可以顯著延長學生專注的時間。
(三)教學方式靈活多變,避免學生審美疲勞
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厭倦,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意圖了如指掌,對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也能心中有數。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上課沒有了期待,課堂教學帶給學生的只有心理負擔。所以,課堂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變,借助豐富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有不同的感受,避免學生審美疲勞。比如同樣是背誦詩歌,有的詩歌可以通過一幅畫加故事的方式來提示學生去記憶和背誦,另一首詩歌就可以通過專業朗誦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對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能夠充滿好奇,愿意主動去了解教師所要傳遞給他們的知識,主動去記憶和學習,這樣才能夠記憶的更加深刻。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學生心,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加有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雖然占用了大量教學時長,但是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主要是因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學習、認知、專注等能力偏弱,又加上課堂時長安排不合理,教學方式過于單調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課堂教學事倍功半。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動畫、圖片等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將課堂時間分成若干模塊,來延長學生專注時間,并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避免學生審美疲勞,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羅美梅.學周刊.2014(13)
[2]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沈冬芳.華夏教師.2014(S1)
[3]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谷勇.學周刊.2015(27)
[4]有效性策略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J].上官萬全.教育教學論壇.2014(01)
[5]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高麗君.學周刊.2012(06)
[6]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陳利利.中外企業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