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 侯小云
摘要:教育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而又涉及面廣泛的社會系統工程。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地球村概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使教育也開始面臨新的考驗。小學教育作為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對未來最有影響的教育,也是最難實施的教育。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家庭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教育;改革;思考
1、進行小學教育改革的意義
第一,滿足創新教育的要求。就創新能力來說,已經成為了民族發展與進步的基礎,同時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因此,在這一階段中進行創新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好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時間能力,實現教育的目標。所以教師就要堅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上出發,創新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二,滿足校外教育的要求。現階段小學校外教育逐漸形成,并演變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市場。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每年參與培訓的學生數量在1億以上,使得校外教育成為與正規教育并重的教育體系。在這一背景的影響下,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不斷突出,直接影響到新課改的發展與實施。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要做好校外教育與發展工作,完善教學環節,積極運用好素質教育理念,提升校外教育的效果。第三,滿足德育教育的要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教育也逐漸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尤其是對于升學教育來說,智育的地位不斷提升,德育逐漸被忽視。但是從實際上來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適應好市場的變化,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發展的需求。
2、小學教育的現狀
2.1重知識輕能力
我國教育部的調查顯示,義務教育目前采用的教與學相結合的形式,體現出被動教學的特點。把教學建立在了人的客體性、被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接收知識、探討學習和能動性。教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豐富人的知識和情感,實現個體的長期發展。因此,可以看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2.2片面追求分數
片面地追求考試分數,拿高分成為學習的唯一目標,顯然是偏激的,忽略了對學生內在動力的激發。僅僅依靠分數作為評判學習好壞的唯一目標,測試學生學習的成果,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過早地失去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
2.3教學方法比較陳舊
目前,多數地區的小學教育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且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單方面講授、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對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不夠。
2.4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現在學校主要是以學業成績和分數來作為評價學生學習和老師授課好壞的標準。升學率、平均分被由上而下層層強化,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采用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等方式,這些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平時的學習壓力、考試壓力等,會引起學生的恐慌、焦慮等,考試過程中部分學生還會進行“相互合作”,造成抄襲、說謊、相互攻擊等,這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都十分不利。
2.5制約教學改革
由于測驗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沒有測驗觀念和測驗內容及方法的變革都難以行之有效。因為改革意味著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會對常規教學帶來影響,不僅不能保證使學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時還會因追求一些素質發展使學生的某些分數下降。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有一些學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3、做好小學教育改革的措施
3.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積極的一面,從而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尤其是對于學困生,要避免直接的指責,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也要具備充足的耐心,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這一知識的信心,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3.2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就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教師隊伍來說,還要做好壯大與充實工作,尤其是對于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來說,受到人口外流與政府投入少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基礎設施與學校規模上發生了變化。加之教師薪資水平不高,打擊了先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到了學校中的教育質量。針對這一現象,國家方面就要制定出相應的制度與措施,鼓勵專業素養高與綜合能力強的教師參與到教學中去,以此來提升小學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其次,可以借助提升薪資待遇等方法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
3.3完善教育評估體系
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下,小學教育就要做好改革與創新工作,堅持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學校方面也要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通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上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可以說,只有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所以教師要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此來保證評價的針對性。
3.4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
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基礎,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的發展下,要做好教育改革工作,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學過程不僅是提升學生認知的過程,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發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在主動參與中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參與到學習中。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當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就可以主動參與其中,并將其轉變成學習的動力。
結束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改革是必然趨勢,學校和有關教育機構在改革過程中應意識到不足,并在以學生為主導的前提下進行完善。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存在忽略學生全面發展、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和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教師應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與學生關系平等的條件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進而實現小學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李霄云.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OL].教育教學論壇,2017(49):1~2.
[2]王彩云.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27):158~159.
[3]王春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現狀與策略[J].科技資訊,2015,13(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