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宏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不斷深入,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其中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廣泛的應用開來。作為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思維教學模具,思維導圖可以清晰明了的為學生展現出地理教學的重點內容和學習思路,將抽象的地理概念性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具體的圖像,便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極大地增加高中地理課堂學習效果。可以說高效合理的運用思維導圖不但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的趨勢,更有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就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具體運用
引言:
思維導圖又稱之為心智導圖,作為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表達工具,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展示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學習的效果。地理作為高中文科的必修學科,知識體系紛雜龐大,概念性理論較為抽象,內容的綜合性較強,極大地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使得高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為此,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應用開來,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思維導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導圖,是上個世紀60年代英國著名教育家東尼.伯贊最先提出的。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根據發散思維的原理,通過將地理知識相互串聯和橫向對比,以圖形、文字和線條的形式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這樣做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放射性的思考習慣。
(二)思維導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中地理作為文科的必修學科,具有知識信息量大、體系龐大、概念性理論過于抽象的特點,加之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缺少對地理知識的探究性學習興趣,這就教師需要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通過圖形、文字和線條將各個部分的地理知識進行串聯和橫向的比較,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改變傳統教學過于枯燥的特點,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運用程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增強地理課前預習的效果
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信息量十分巨大,與之相對的課時較為緊張,課前預習就顯得十分重要,高效的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大概的知識脈絡,為接下來的地理課堂知識學習打好基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并形成簡單的地理知識體系。因此,我們要注重地理課前預習的質量,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對地理教材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整體性的瀏覽,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并養成良好的自主預習的習慣。
教學案例:在“行星地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出相應的課前導學案,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以地球為核心的太陽系構圖以及地球的運動和地球的圈層運動等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與接下來的地球上的大氣運動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環、海水運動、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等知識相銜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想象能力,為高中課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通過思維導圖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高中地理的知識體系較為復雜龐大,學習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教師只需對知識進行串聯和強調重點,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知識的講解,之前學生已經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這樣可以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城市與城市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布置導學案以后,將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對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以及不同等級的城市和城市化的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節省教學時間和成本,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此外,在“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的教學實踐中,也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將自然地理因素和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以及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業區域特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整體思路的把握。
(三)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串聯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可以完美的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以及整合,并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例如在“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地理環境因素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及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知識點相整合,例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等工程與我國的區域資源分布知識相銜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區域資源分布和綜合利用的知識體系,并熟練地掌握與運用。
(四)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思維導圖制作相對應的導學稿,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及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制作針對性的地理導學稿,將課堂學習的重點和思路寫到導學稿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及學習。例如:在“城市與城市化”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城市的空間結構以及城市功能區的布局相關概念以及城市化的相關知識寫入助學稿,學生根據助學稿上的知識點按順序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究學習,了解城市等級的劃分和結構布局,如石家莊市的鐵路網狀城市布局、北京市的環形結構布局以及上海市的沿海格狀布局,對不同等級城市的構造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各功能區的分布和注意事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
三、結語
綜上言之,地理作為高中文科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其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但高中地理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復雜龐大,概念性知識過于抽象,極大地增加學習的難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通過圖形、文字和線條將地理知識相互串聯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好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復習的工作,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袁剛.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6(03):96.
[2]郭斌.試析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求知導刊,2015(22):79.
[3]劉怡麟.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4]鄒少華.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0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