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要:經濟型酒店成為未來中國酒店業發展的新趨勢,太原市旅游資源豐富,隨著商務旅游和自助旅游人數的不斷增加,經濟型酒店受到了旅游者和商務人士的青睞。但是作為省會城市,經濟型酒店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還尚待開發。就太原的經濟型酒店發展現狀來說,許多經濟型酒店在管理服務及配套設施等方面不盡如人意,而且價格也并不“經濟”。文章對太原市經濟型酒店的現實狀況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經濟型酒店;成本控制;本土品牌;市場細分
一、優勢
(一)價格優勢
根據攜程網提供的數據來看,北京漢庭連鎖最便宜得價格是五棵松店,標間價格在189元,王府井漢庭全季連鎖酒店的房價可高達341元。而在太原市的漢庭快捷酒店的房價普遍都低于200元,漢庭快捷的太原國貿店的價格甚至才100元起。就單單從太原市的整體形勢上來說,錦江之星的房價是最高的,標間基本保持在220元左右,比其他三大品牌高出近30元。金廣快捷酒店作為本土品牌,定價比其他三大品牌的平均水平低10元左右,漢庭和如家的房價相當,不過在2010年新春之際,雙雙均在原有基礎上,將房價調高10元,而與此同時,金廣為更好的占有市場,寬銀幕和國貿兩個店,均將房價下調10—20元。其次,其跟太原市的其他星級酒店對比看來也具備很大的價格優勢。就網上好評率在前五名的太原市的星級酒店的價位來說,門市價都在900—1200元不等,而即便是優惠價也需要400元以上。山西國貿大飯店在攜程網的預訂價甚至達到870元。
(二)客源優勢
據太原市旅游部門統計,2006年全年太原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533.13萬人次,到2009年短短三年時間接待人數已突破一億人次大關,國內旅游收入達825.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93%,旅游總收入累計達850.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1.55%。其中接待旅游人數最多的是太原市,接待量為1779.44萬人次,同比增長7.66&,位居全省11個地市之首[1]。面對全球低靡的經濟形式,太原的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仍有不同幅度的提高,這必定會進一步帶動太原市經濟型酒店的消費需求。除了旅游業給太原客流量帶來的影響之外,太原市作為省會城市,是整個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政治商務活動頻繁,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城市企業在山西都有投資。據有關資料顯示,僅閩商在太原每年投資接近60億元?!靶聲x商大會形象展示與產業博覽會”、“太原國際美食街”、“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等大小展會都是在太原舉辦,這種會展業的迅速發展促使太原市城市建設國際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同時也刺激了酒店行業的壯大。尤其是客房設施優良、裝修精致、服務優質的經濟型酒店成為人們的的首選。
(三)良好的市場前景
2006年以來山西旅游產業總體質量大幅度提高,正處在產業初期向大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確立了要素市場全面配套發展的市場經濟理念,旅游產品結構布局更加合理,旅游產業發展方式向總體質量效益型轉變,煤炭產業和民營企業向旅游產業轉型。山西的物價水平和周邊省份相對較低而旅游資源品質又非常之高,有著很好的“性價比”,旅游主題形象“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初具口碑效應,全省“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將旅游業確定為山西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在旅游業的良好形勢下,不同細分類型的經濟型酒店勢必成為低星級酒店和傳統接待性質的內部賓館主要的替代者。但是根據業內人士的推算,太原市應該有300家經濟型酒店才可以滿足市場需求,而據統計,現階段太原市的經濟型酒店僅有84①家。由此可見,經濟型酒店在太原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劣勢
(一)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細分程度低
太原經濟型酒店房間數最多的160多間,最少的33間。單位成本相差很大,服務不規范,大部分沒有開通網絡預訂,有的不能提供刷卡流程,更有的無法保障客人安全,存在著低價格低品質、高品質高價格的兩極分化現象。金廣、陽光、華宇等太原市本土品牌內涵空洞沒有建立起自身的主題特色,跟風現象明顯,經營之初效仿一線品牌從商務市場起步,缺乏針對不同細分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競爭力和吸引力,對青年學生、自駕車旅游、團隊休閑度假等細分市場未有涉足。細分市場不健全導致定位不明確,服務難以實現針對性的專業化,定價缺少科學依據。
(二)資金能源消耗大
節能降耗是所有產業的發展趨勢。對于酒店業這個高耗能型產業來說更是如此。目前太原市各家快捷酒店,仍然采用一次性洗漱用品(六小件),包括一向以添加式大包裝著稱的如家。雖然商家此舉也出于無奈,因為“客人喜歡,要沒有一次性的人家會覺得我們檔次不夠”,但能做到在床頭放置一張提供少用一次性物品的溫馨提示卡的,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實際上,引導節能消費觀念同樣是店家本身的一個義務,同時也應該是其企業理念和文化的體現。
(三)專業人才的缺乏
太原市經濟型酒店的人才缺失和人才流動較之東部地區更為厲害,高等教育旅游專業過于薄弱,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旅游專業的設置和定位多年來難以有效推動山西旅游產業乃至酒店的飛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太原旅游職業學院等中專院校亦無能力培養經濟型酒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和大批的技能人才。山西星級酒店的管理人才捉襟見肘,經濟型酒店的人才培養幾乎處于空白狀態。國際品牌酒店競爭力強,根源在于豐富的人力資源。多年的全球化經營和極富競爭力的薪酬制度造就了一批見多識廣、忠誠度較高的管理人才,優秀人才可以創造驚人的效益,可以降低經營成本[2]。
(四)缺乏行業標準和相關部門的監管
山西的經濟型酒店呈發展之勢,但與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差距仍然不小,發展比較滯后,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服務態度差等諸多問題。作為新生事物的山西經濟型酒店,面對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顯得步履維艱,沒有統一的價格和服務標準,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管。目前太原市的一些服務質量不高、衛生條件差、管理不規范的酒店,也打著“經濟型酒店”的旗號,結果使得人們將經濟型酒店同臟、亂、差的社會旅館、招待所等同起來,讓人們對經濟型酒店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馮嘉銘.山西:2009年過億國民游三晉,千萬游客逛太原[N].太原晚報,2009-12-25.
[2]甄紅線.經濟型酒店在中國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北方經貿,2005(3).
注釋:
①此數據來自攜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