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鋒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精密結合數學科目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其理論來源方面,仍舊著眼于具體的生活實際。小學教師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密切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選用科學的方式,實現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輕松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作為實現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將其合理安排,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對上述要求把握基礎上,還需要重視從“善待學生之錯”開始,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引導;解題思維;教學策略
一、善待學生之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其學習興趣的建立與教師的情感處理和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其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實踐中,不可避免的將會出現一些問題,表現出一些失誤。此時,如果能夠善待學生之錯,則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有效發揮?!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提高小學生數學解題的準確性,需要建立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目標指導下,學生不再單純的將學習歸結為一項任務,而是通過愉悅心情將學習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有效克服由于不正確認識而導致出現的數學枯燥難學論,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當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此外,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育活動主導者不能僅僅針對知識本身進行單純的講述,否則將會導致整個教學活動枯燥無味,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將無法實現知識理解的主動性,被動學習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克服傳統意義上單一講述的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講述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有機統一,積極引導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不斷深化引入課堂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生高中數學立體學習興趣培養環節,還需要密切把握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對其發展規律與思維特點合理認知基礎上,找到學生認知規律發展的正確方法,從而更好的激起學生內心求知熱情。
二、善待學生之錯,克服小學生對于難題理解的障礙
小學生對于數學中該的抽象知識掌握還處于初級階段,其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為此,在數學學習以及實踐解題過程中,部分學生將可能出現學習過程比較吃力的客觀現實問題,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理解問題和解題失誤。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失誤積極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克服對于部分抽象難題的理解障礙。例如,在講解環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轉化成為一定的文字語言。從而有效避免在解題過程,有由于學生無法看到的對應的圖形,而無法構建真實圖形的結構,從而導致出現學生理解能力與真實圖形之間錯位的出現。通過善待學生之錯,幫助學生實現抽象數學知識與具體生活中的事物合理轉化,從而形成數學學習的親切感與熟悉感,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
三、善待學生之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需要將學生視為教師實踐活動的主體,并通過啟發方式,對學生進行點撥、設疑以及問題解惑。在這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教學用具的親自擺動,獨立發現問題并探討問題。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將自己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并將學生在自主操作環節的直觀體驗,用來加深對課本知識學習環節中的難點理解。在這一環節,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失誤和回答錯誤予以嚴重的批評,則會直接打擊到其學習的積極性,并對其思維的靈活性鍛煉具有消極意義。為此,教師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能實現對學生智力、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參與意識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最終,為實現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發展理念對小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發展的培養。例如,數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時,可以利用直觀教具,構成數的組合形式,加深對學生關于數的組合與分配方面知識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將大于1且小于等于10的方塊,讓學生自己進行組合,并讓學生對組合或分裂后的數據進一步分析,并對每一組的組合結果提出不同的組合方法。最后,教師將學生的組合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在這一環節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對學生提供思維引導;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思維探索。在基于小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把握的同時,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討論能力、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真正的實現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參與。
善待學生之錯,為順利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實現小學生能力發展目標以及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提出的課程改革目標實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實現效果,能夠直接影響小學生創造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為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田宏根,楊軍,劉婷.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作用欠佳的歸因調查[J].數學教育學報,2008(5).
[2]許鶴軍.應用題解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途徑分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02).
[3]王國宏.明白 明晰 明確 明了——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踐行“四明”的實踐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6(23).
[4]黃育.淺談小學數學解題錯誤的原因及解決措施[J].好家長,20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