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婧
摘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城市化進程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之中,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城市資源也面臨著枯竭的危險,這一切都在提示著人們要進行發展方向的改變,重新制定城市的發展方案。生態型城市建設符合現今城市發展的規律,在科學規劃城市發展的標準下,進行城市的生態化建設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發展并且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生態型城市;建設規劃;策略研究
前言:\
我國近年來城市發展速度很快,城市的不斷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能源消耗現象愈加嚴重,空氣污染嚴重,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和進步。面對這種情況,人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及時進行城市生態化建設,構建城市“低碳”發展框架,建設出現代化綠色城市。
1.生態型城市規劃要點分析
1.1生態城市規劃概念分析
城市得生態建設得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環境,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態環境的建設手段是根據生態的科學定義進行人工模擬,從而建造出人工生態系統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創造出有利條件。生態城市要解決的問題是城市的經濟,人口,自然環境和資源的發展問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城市的生態規劃與城市的規劃有著一定的區別,城市規劃設計范圍比較廣,主要是對城市的資源空間進行統籌安排進而優化城市。而城市的生態規劃主要目標是恢復城市的生態環境,針對城市的土地,用水,空氣等生態資源進治理和保護。以期城市的經濟發展能夠與自然環境長久共存,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2生態城市規劃原則分析
城市生態建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能盲目進行生態建設。國家對于生態城市建設有硬性的指標,應該對國家的政策有著充分的了解,按照規定來進行城市的生態規劃。這就是生態建設的結合原則,指的是生態建設要與國家規定相結合原則,避免存在與國家規定相違背的內容。于此同時,還要遵循兼容原則,也就是在進行城市生態建設之前要考慮當地的客觀因素,構建生態環境系統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做到與當地客觀條件相適應,打造出一個具有生態特色的環保城市。城市規劃之前需要進行規劃標準的制定。制定標準時要遵循簡潔的原則,盡量省略掉復雜的計算步驟,盡可能使用簡潔的文字語言來明確規劃指標,避免了計算不精確引起的錯誤。城市的每一個地區都有其自然發展的規律,生態建設前應該實地考察,認真分析當地生態系統的規律性,建設出符合當地生態規律的人工自然系統。
1.3生態規劃內容層次分析
生態系統規劃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時城市環境的自然屬性,自然屬性包括區位,環境,地形地勢等條件。在開拓之時,要以人類活動的基本層次為前提,平衡地開發生態系統,增加物種多樣性,做到物盡其用,提高城市生態穩定性。其次,生態建設還要注意與城市的社會功能相吻合。針對城市區位經濟資源的開發,生產資料和生產力布局的合理搭配,綠化生態系統和區域環境適配性都要協調相處,增加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在規劃過程中組要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旨在增強人們的歷史文化傳承意識。所以,在古跡周圍進行綠化設施建設不僅能夠吸引人前來參觀,而且能夠很好的保護名勝古跡,這種方式在當下比較流行。生態城市的綠色化建設涉及到城市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城市建筑,交通,生產,經濟,娛樂。人文等都可以“綠色化”。所以說城市的生態規劃要按照一定層次,有條不紊的開展進行。
2.生態城市規劃標準措施
2.1科學合理構建生態城市經濟人文框架體系
城市生態規劃建設時需要確保城市設計框架科學合理以及有效。生態城市建設需要從社會,環境,生態三個方面入手,對城市的經濟,人口,環境因素進行規劃和發展,確保城市經濟發展效益提高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生態化建設有利于構建優美和諧,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活環境,城市的生態化建設有利于形成地區的特殊地域文化。例如城市道路景觀文化,城市花園文化,城市森林文化等。這些文化不僅能夠影響城市的環境,而且對于城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建設生態經濟需要政府及時對當地的經濟形態做出合理的控制,調整經濟結構向綠色生態方面發展,提倡企業向低碳,節約方面發展,有效轉變企業發展模式,提高生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建設出一批經濟環保,創新節能的新興企業,為提高我國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2.2生態城市交通能源方面規劃
綠色生態城市的交通方面規劃首先要考慮人口的分布問題,綠色交通的規劃首先要求減少車流量,人們要以低碳的方式出行,要想做好綠色交通規劃就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建設明確的交通樞紐,而且主干交通要穩固,為車輛的出行提供便利條件,減少車輛擁堵和不必要的繞彎。形成簡潔明了的城市交通網。還可以建設快速路徑來縮短人們的駕駛時間。第二,各種交通方式之間要建立聯系,目的是提高人們出行的便利性。建設輻射的交通格局可以加強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聯系,實現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緊密聯系的格局,人們便可以舒適的享受各種交通方式的便利性。與此同時,城市還可以建設加寬人行道,提倡人們最好以步行或者自行車的方式出行,一嘴環保的方式出行。能源方面,它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在城市的發展規劃階段,人們需要重視起能源的使用并發現能源的使用問題,盡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資源,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率,并且積極開發成本低,污染小,能量高的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能源互補可以大大降低高污染的資源的使用。例如在城市供電方面,使用太陽能,風能并網發電可以取代煤炭發電,不僅優化了城市的電網,還降低了城市的污染,提高了發電效率。
2.3生態城市自然生態環境規劃
當前形勢下,我國城市綠化建設工作如火如荼,但是綠化建設成效不大,城市的綠化建設工程還停留扎起形象工程階層上,綠化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規劃的科學性和生態的穩定性。所以說,城市綠化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有效。首先要保證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構建合理的植物生物群落是城市綠化建設的基礎,所以城市規劃生態時不要只為了城市的美觀而破壞了城市原有的植被,相反,還要建設自然保護區來有效保護自然植被,形成綠色生態,維持自然演化的進程。引進一些適應該地區發展的植物,盡量使用多種植物來保證物種豐富度,減少物種遷移阻力,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存空間。植物的配備要體現城市的人文特色,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和人文差異有層次的配備不同的植物,形成合理的符合植物生態群落-喬灌草植物群落。城市的綠地開發有利于人們親近自然,更有利于城市生態的建設。
3.結語:
總的來說,建設生態城市歸根到底就是城市生態設施的建設。隨著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大力建設城市的生態設施儼然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基本環節,而且生態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有著同等的地位,足以見得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性。為了盡可能的提高城市生態建設的步伐,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建設投資和專家的建議,而是得需要廣大人民共同努力,倡導人們參與城市生態環境規劃,這樣城市得生態建設才會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張亞津.以規劃設計為生態手段 ———關于生態化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規劃建設,2010(1).
[2]謝鵬飛,周蘭蘭,劉琰,張愛華,龐濤,宋芳曉.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與生態城市示范評價[J].城市發展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