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益國
【摘 要】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中。新課程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教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動手操作;課堂教學
一、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適當活動,他們才能輕松有趣地投入學習。 而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則能很好地激發其學習興趣,更加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調動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平均分”時,完全可以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把教師為學生準備的學具袋中的小圓片平均分給幾個人,分到的結果相同。學生在分的過程中興趣盎然,積極性很高,在玩中不知不覺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義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得輕松,還意猶未盡。在動手操作中,學生慢慢感受到原來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滿趣味其樂無窮的。
再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時26減7怎樣算?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拿出26根小棒,試著從里面拿走7根,想想該怎么拿?學生自己會發現從散開的6根中減7根不夠減,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三種不同的擺法,再讓學生分別將自己拿的過程和結論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來。教學時,課堂氛圍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觀點,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交流熱烈、合作愉快。學生不僅掌握了退位減的算法,而且能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真正地融入集體,學會與人團結合作,在合作中善于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彰顯自己的個性,乃立足社會之本。所以,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是學校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及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數學課堂中倡導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動手操作能很自然輕松地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9的分與合”時,引導孩子通過擺小棒探究進行小組合作操作,誰來擺、誰來組織、誰來記錄、誰來展示學習成果、誰來總結就需要小組中的成員合作交流,共同學習。在這種動手操作活動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了謙讓,學會了團結,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像、學會創造。
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后,“拼出美麗的圖案”一節操作性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有益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拼出不同的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四、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
數學本身是生活現象的概括和提煉,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原有經驗出發,把課本中的數學回歸到生活中去,使它貼近學生的生活,開拓出可供他們思索、探討和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有意義。例如:在教學毫升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深切感知“毫升”這個容積單位,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對“毫升”的認識。然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并結合度量茶杯、碗、勺子、保溫盒等的容積,讓學生加深對“毫升”的理解。學生邊操作邊動腦,手腦并用,順應了學生好奇喜動的心理特點,有效地激發興趣,使學生在親歷創造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理解。學生都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感受到了學習數學非常有意義。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在數學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情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切實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有益于學生成長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使他們在數學上得到主動發展,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俞潔文. 小學數學學科綜合與實踐教學案例研究[M].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1.
[2] 徐麗華.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論[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08.
[3] 林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分析[J]. 數學大世界,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