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媚
摘 要: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中重要的課程之一,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課后作業就是對學生當天所學的語文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課后作業可以說是每個學科提高學生學習的必要手段,是對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驗證方法。科學合理的課堂作業布置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就當下的教育背景和教學現狀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現狀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課后作業可以使學生對課上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方式過于單一化,只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逐漸地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前作業中,教師布置課前作業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未學習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并提前熟悉課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作業內容以識記詞語漢字和朗讀課文為主,換言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課前預習。課中作業,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檢查。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上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學習這個故事你們學到了什么,大家認為烏鴉喝水的行為有哪些地方可學習,哪些地方值得批判?”這樣學生便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考,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也可以了解到本節課教學成果如何。課后作業通常以活動和習慣養成為主,讓學生運用課堂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有些學生無論是對語文的認知,還是對學習的態度,都處在一個較好的水平。這些學生屬于優等學生。而有一些學生雖然對語文認知不高,但學習態度比較端正,這些學生屬于學習態度良好的一類;另外一類學生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而學習態度相對不端正,這兩類學生屬于中等生。還有一類學生本身認知水平不高,且學習態度比較差,這類學生屬于差等生。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
教師要在布置優等生的作業時突出新意,以難題作為重點,進行作業布置,使這些優等生感到作業有趣。對于中等生,教師更要區別對待。對于那些認知水平高,但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可以多以基礎題為主并適當布置一些難題,讓這些學生夯實基礎。
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可以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每逢節假日,學校總要搞很多豐富多彩而有意義的活動,我就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來記錄這些活動,伴隨活動的開展而提高語文能力。如教師節將至,我就布置學生給老師寫詩歌,給老師畫肖像,并配上解說詞,在課堂上來展示這些內容,學生不但感受到了老師的喜悅,同時也體驗到了真情付出后的幸福。
開放性是指教師給出的問題并沒有具體的答案,而是給人想象的空間。上文也提到,趣味性中也要求問題不局限于標準答案,在這里突出強調開放二字是因為語文來源于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一定要注重開發性,比如,在《秋菊》中,教師問學生這篇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許有學生會說是表達作者對菊花的喜愛之情,當然,這個答案肯定是正確的,這個沒有爭議。但是,要是有學生說該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并且該學生是由美麗的菊花聯想到世間的美好事物,因此說作者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并且對生活充滿了熱愛,那么,這個答案也是正確的。
總體而言,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中要充分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習興趣、鞏固課堂知識為出發點,科學合理地安排,從而使小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達到最佳的效果。
[1]馮興蘭.優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布置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J].教師,2017(36):34.
[2]趙 慧.談一談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布置淺析[J].東西南北(教育版),2017(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