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而且還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更好地推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核心素養通常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滿足社會需求及終身發展的重要能力與品格,其更加提倡協作參與、自主發展、改革實踐,旨在強調個人素養、社會關懷。通常情況下,學校教育是核心素養獲取的主要方式,是能夠培養和塑造的。此時,高中歷史教師就需要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1.營造問題情境,挖掘學生潛能
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僅會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缺乏一定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會使他們對歷史知識產生反感或厭倦心理,這樣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毀滅性打擊。此時就需要教師對上述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大綱要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例如,在進行“新航路開辟”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問題情境:這里所提到的傳統中西方貿易通道指的是什么?首先開始遠洋航行的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當時如果你生活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什么要在1500年前后尋找新的貿易通道?在遠洋航行時,新發現了哪些航線?新發現的航線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通過上述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2.導學教學,積淀核心素養
在高中歷史教學階段,課堂導學與設疑是比較關鍵的起始環節。導學與設疑一般是根據學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來對其進行引導,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高中歷史必修“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歸納與整理教材基本內容,通常可以把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講解:①統一方法。對“一國兩制”的萌芽、醞釀、內涵、形成及確立進行講解。②統一之源。 引導學生對澳門、香港與臺灣問題的緣由進行歸納和總結。③統一之路。對香港、澳門回歸的過程進行總結。④統一之潮。歸納和總結海峽兩岸新發展階段所出現的相關事實。這樣的導學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可以達到積淀核心素養的目的,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倡導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合作探究”的核心內涵來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討論交流和閱讀思考等,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可以推動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進行“英國君主立憲制”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來為學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務,如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討論英國議會、內閣、首相和國王間所存在的關系。在教材中上述問題缺少現成的答案,需要通過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才可以獲得正確的答案。第一,小組成員可以根據教學任務來搜集歷史資料;第二,做好所搜集資料的整理和歸納工作,并帶著史證意識來對資料進行反復分析。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組選派出一名學生進行回答,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通過營造問題情境,挖掘學生潛能;導學教學,積淀核心素養;倡導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等對策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陳 鋒.“核心素養”養成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關聯探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7(10).
[2]馬少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下旬刊),2017(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