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摘 要:近年來,社會上頻發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映射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其禮儀文化程度直接關乎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進行了解、分析,并提出若干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禮儀文化教育;現狀
近年來,社會上不斷有“虐童事件”曝光,前段時間北京和上海兩所知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重點強調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是我國很多幼兒園教師的禮儀文化知識是不夠完善的,如何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禮儀文化教育對學生今后順利開展工作有利,只有擁有較高的禮儀修養才能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禮儀文化教育現狀
(一)禮儀教育內容簡單不深入。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在學習禮儀教育時,教學形式過于簡單,教師講授理論多,操作的技能少,過于注重形式,對內容的理解不夠,忽略了對禮儀內涵的詮釋,學生僅以為是“吃穿坐立走”的禮儀規范,這樣的教育結果就是“擺樣子、走形式、沒內容”。長此以往,學生會因脫離生活而感到反感,一旦融入生活原形畢露,很難讓學校禮儀文化教育有實質性的效果。
(二)禮儀教育教師應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被我們認為是禮儀教育的主體,禮儀教學強調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師無論在自身儀表,還是精神狀態方面都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三)禮儀教育學生被動接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于文化程度、教育環境、生活認知等方面差異明顯,學生禮儀素質參差不齊,而應試教育下,學生的知識獲取是靠灌輸、被動接受的方式來實現的,這一學習模式被應用到禮儀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生情感的體驗還是品行的養成,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不多,禮儀教育的內容沒有結合對象的個人發展特性,失去本來的教育意義。
(四)禮儀教育效果反饋片面。在應試教育和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部分學校過分偏重知識的傳授,把學業成績看作是學生工作的首要任務。有些學校開展禮儀教育但評價反饋機制不夠完善,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禮儀鍛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仍以分數為主,“學習成績好的,一切都好;學習成績差的,連禮儀修養都會低一點”。有些學生對禮儀不夠重視,認為禮儀是虛無的東西,禮儀規范做得好,沒有什么用。他們追求自我,做事情魯莽,不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不能與人開展合作,那么健康成長必然受到重大影響。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差、知識儲備少,文化內涵低。由于成績不理想選擇高職學校,產生了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覺得低人一等。同時受社會就業導向和家庭氛圍影響,很多學生為了就業而選擇學前教育專業,過于強調對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禮儀文化的進一步學習,忽視了自己的整體素質的培養與提升。
(二)教師方面。學生接受禮儀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禮儀專業水平的高低,教師專業技能高,學生受到的禮儀知識會更深入,內容也就更豐富,但是我國很多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直接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所以不斷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禮儀文化教育,才能為將來從事幼兒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學校方面。學校對禮儀文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培養目標上忽視了學生內涵的發展,在教學計劃的實施上,一味地向專業課與專業技能傾斜,而對學生學習禮儀文化教育分配不多。學生接受禮儀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缺乏應有的關心,學生稍微出點錯誤,就對學生大聲呵斥,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導致學生對禮儀文化教育更加排斥。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加強禮儀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禮儀教學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聽了就懂、做了就錯這個特點,決定了禮儀課的教學應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實踐教學、職業道德教育為一體,不能教條主義、按部就班,而應生動靈活、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布置教學任務和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藝術。
禮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禮儀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禮儀教育的態勢,上下課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上課發言先舉手、課堂談吐舉止文明,對穿奇裝異服、玩手機、吃零食等不文明行為堅決制止,使學生的禮儀意識多方面反復強化,逐漸養成良好習慣。禮儀教學必須與修身、立德、文明結合起來,既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加強禮儀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在實施禮儀文化教育中,教師展現出良好的禮儀風范,對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材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高職學校要加大禮儀教師培養力度,創造條件讓禮儀教師接受定期的培訓、進修,建立一支懂理論、會實訓的優秀的禮儀課程教師隊伍;定期開展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活動;有計劃安排禮儀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通過多渠道、大力度的培養,提升禮儀課教師的專業水平,為高質量的教學夯實基礎。
(三)創設禮儀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禮儀文化教育的開展除了依托課堂教學外,還可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濃厚的禮儀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禮儀觀,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向不文明的禮儀習慣說再見,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禮儀修養。在校園內部,必須借助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倡文明言行,具體來說,可以借助于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站等各種各樣的媒介來進行禮儀知識的傳
播;也可以借助于演講、辯論、專題講座、文藝活動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來進行禮儀知識的傳播,反映出學生所關注的禮儀問題,通過具有濃厚禮儀文化氛圍的校園文化來逐步影響學生。
與此同時,高職學校應該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禮儀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禮儀培養。首先,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知識競賽和禮儀實際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禮儀氛圍;其次,可以舉辦“禮儀使我如此美麗”演講比賽、小品比賽、禮儀知識專題宣傳、主題班會,講座等,特別是每學年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全校學生人人參與的“校園禮儀之星”比賽,借助搶答、情景模擬、場景分析、禮儀形象等各種各樣的途徑,使禮儀知識形象化,深入到每個同學的心間,真正實現普及禮儀文化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禮儀文化學習的興趣。禮儀文化教育不是為了實現某種生存技能的純粹工具,它本身也具有價值性和發展性,必須通過高職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活動體現出來。高職學校應完善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制度,通過養成教育引導和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學生注重禮儀,在不斷的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職學校應健全禮儀教育評價機制,定期對學生行為進行考核評估;制定合理的行為管理規范,打破“分數決定論”的思想,把禮儀納入年度優秀考評體系。班主任應從班級層面加強管理,盡早形成良好的班級秩序,引導禮儀文化教育的落實。禮儀規范要靠學生自覺遵守,在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被學生自覺接受,這是學生的“自律”行為體現,對落實禮儀教育的效果有重要作用。
總之,高職學校禮儀文化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提升人才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教師要腳踏實地并根據自身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增強學生自信,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新型幼兒教師;學校應利用校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多方面加強學生禮儀文化教育,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知禮守禮,學習基本的禮儀知識和規范,成為一名有修養、有品位、有風度、有氣質,懂得愛己愛人的現代人,最終為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王亞飛.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素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2]楊禮.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師德教育問題探究——以成都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6(20):224-225.
[3]劉雪.五年制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