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民
【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花費的時間最多,見到的成效最少,“少、慢、差、費”的現象一直存在著,讓一線教師苦惱,筆者針對這一現象,經過長期堅持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有效教學策略,本文從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學生作文互批互改、堅持寫日記四個方面具體闡釋寫作教學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寫作教學;策略;以讀促寫
唐彪在《讀書作文譜》卷一中說:“文字俗淺,皆因蘊藉不深;蘊藉不深,皆因涵養未到。”那么,解決涵養不深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多讀書。通過讀書,體會前人的寫法,再通過反復訓練,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葉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讀與寫關系密切,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
部編版語文教材關于寫作部分的編寫犧牲了以往寫作訓練的系統性,而突出隨文寫作的實效性。編者的意圖比較明顯,啟發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寫”法。從范例中模仿“作”法。尋找讀寫結合訓練點,注重由“讀”到“寫”的遷移,強化讀寫結合。部編教材啟發我們教師在課文中搭建支架,讓學生登上寫作的高度。課文是一個巨大的寶礦,那是經典文本獨具的魅力,它在文章的結構建構,故事敘述,情感鋪陳,言語表達形式等方面給我們寫作的引領。我們教師可以從微觀視角去挖掘,結合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去品去賞,形成話題,設計仿寫,微寫作訓練序列。
怎樣做好讀寫結合呢?
一、以讀促寫
從“如何寫作”的角度來理解閱讀材料,積累對好文章的感受,梳理寫作思路,建構寫作圖式,最終以提高寫作能力為目的。
1.句子仿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節是由三個句子組成(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讓學生仿照這段文字,描寫一處景物,用上這個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經過仿寫,學生不僅掌握了這個句式,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學生必須讀懂原文,弄明白詳寫與略寫的關系,弄懂“不必說”與“也不必說”之間的關系,“不必說”與“單是”之間的關系,弄清原文中手法,才能去創造新的句子。學習了《陳涉世家》《陋室銘》等文章之后,教師可以有意設計仿寫練習:司馬遷遭宮刑而著《史記》;劉禹錫遭貶而寫《陋室銘》;_______;______。讓學生續寫兩個事例。學生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就得經過搜索記憶,回想學過的課文,組織語言,編排順序。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就會少犯邏輯錯誤,前一個仿寫是敘述式,對寫記敘文有幫助,后一個仿寫是評論式,對寫議論文有幫助,特別是補充事實論據的時候有幫助。
2.段的仿寫
《濟南的冬天》第四節描寫薄雪覆蓋下的秀美小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層次進行描寫。學完這一節,可設計一個題目: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有層次描寫自己家鄉的山或水的風景,注意抓住特點來寫,300字左右。學生要想完成這個題目,必須去閱讀原文,去品讀原文優美的詞句,只有深刻理解原文的層次、優美的修辭,把它變成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才能完成這個題目。鍛煉了學生運用空間順序寫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鑒賞能力,語言修辭的借鑒能力得到了加強。
3.篇的仿寫
學習了《陋室銘》一文之后,引導學生模仿文章中的句式進行仿寫。教師出示下水文。
美室銘
官不在高,有威就行。職不在大,有權則靈。斯是別墅,唯吾獨尊。美酒千盞綠,茉莉一杯香。談話有高官,往來無布衣。可以臥高枕,醉太平。無音樂之亂耳,無上課之勞累。東閣有地暖,西廂電視屏。喜哈哈,何罪之有?
學生學習了老師的下水文之后,老師出示題目,讓學生模仿著課文去仿寫。題目諸如:考試銘,陋官銘,教師銘,會場銘。學生要想完成這個仿寫題,必須去讀課文,去品味,去賞鑒原文和老師的下水文,弄清句式,弄懂押韻,才能去仿寫,經過仿寫學生感覺很成功,找到了押韻的感覺,手法技巧的仿照有了明顯的長進。讀促進了寫,寫關照了讀。
4.結尾的續寫
《皇帝的新裝》最后一節寫道:“皇帝有點兒發抖……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寫出皇帝發覺上當受騙,擺出更驕傲的神態,目的是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和維護皇帝的尊嚴。引導學生續寫:游行大典結束后,皇帝會有什么表現?發揮想象續寫一段話。學生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去閱讀課文,回憶課文,弄懂課文的來龍去脈,然后進行合理的想象,經過續寫培養了學生想象的能力,言語組織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原文的故事內容,可謂是“一石二鳥”。
5.改寫
學習了《狼》一文,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將課文改寫成一則白話故事。注意充實內容,增加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學生要想完成這個改寫題目,務必就要去閱讀原文,對課文的主題,故事的情節,故事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寫出的改寫文章才會完整,才會有血有肉,有色彩,有情感。
二、以寫促讀
雖然這種做法也是從寫作的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也要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但是這樣做的目的,卻是以作者的寫作思路為線索,去還原當時的寫作情景,以便更準確領會文章的意圖。譬如學習朱自清的《綠》時,教師引導學生寫一段鑒賞文字,分析作者是如何營造一個優美的意境的,如何多角度寫景的,借此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課前閱讀《紀念白求恩》,為白求恩寫一份人物簡評,寫作評論這一寫作活動只是為了熟悉文章的內容,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所寫的白求恩的評論是否體現出對課文內容的全面把握,為課上對白求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學習基礎,至于學生寫作的評論是否規范則不是教學的重點。
以讀促寫,“讀”是手段,是方式,是中介,“寫”的能力提高是目的,是期待的最終結果;而“以寫促讀”則相反。寫作教學中所說的“讀寫結合”主要指“以讀促寫”。
以讀促寫的一個目的是積累寫作素材。
黎錦熙先生就主張“日札優于作文。”他要求學生寫日記,寫“讀書札記”,他要求學生記錄自己聽講或閱讀中的體會心得,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黎先生的做法值得我們一線老師借鑒,語文作業可以布置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長期堅持對學生寫大作文一定有益處。
以讀促寫的第二個目的是用閱讀的文章提供寫作話題,觸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一線教師要重視學生讀書筆記的寫作,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評析,如《白求恩是怎樣的人》《在我們今天還有變色龍式的人物嗎》等。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要思想內容進行分析并發表感想,如《生活的強者——讀〈簡·愛〉以后》,可以對作品中的格言和諺語展開評論,如《神奇的大自然語言》。
“讀寫結合”在考試評價的地位也是世界性的。如日本東京大學2012年高考題:
閱讀中國古典典籍《左轉》昭公二十年,晏子對齊侯問章節,回答問題(文字略):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晏子是如何論證君臣之間“和”與“同”的本質區別的?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治理應有的狀態和理想境界是什么?
法國統一中學畢業會考、德語基礎考題與能力課程考題,美國SAT考試均有根據閱讀材料(包括典籍等)進行寫作的試題,如德國的漢堡市有“從啟蒙到古典時期的文學——倫茨的作品:《莊園管家》”等試題。這也就意味著不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是行不通的。
此外,引導學生進行作文互批互改,也是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師首先指導修改,交給方法,然后再批改。“批”就是評價,它包括眉批和尾批。眉批批什么?包括字、詞、句、段、結構、主題等。優點怎樣寫?缺點怎樣寫?都要給予具體指導。尾批批什么?要綜合眉批,指導學生,尾批要抓住主要方面,諸如選材、結構、詳略幾個方面去評價。先說優點,多說優點,少說缺點,多激勵,少批評。改,改什么?師者要出示方法步驟:①改正錯別字;②改正用詞不當;③改正標點符號;④改正語法毛病;⑤改正修辭錯誤;⑥調整結構層次;⑦調整內容詳略;⑧文章技法運用。
修改的理想結果:一句點題;兩個細節;三處描寫;四種修辭;五六個成語;七八個段落。
學生的作文通過互批互改,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提升,動手的能力,識字的能力,語言組織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錯別字現象明顯減少。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加強,病句減少了,用詞不當現象減少了。判斷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漸明白作文的中心是不是突出,詳略是不是得當。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只要我們堅持讀寫結合的訓練,堅持作文互批互改的訓練,堅持寫日記的訓練,相信學生的作文能力會逐漸提升,學生的言語智慧會進一步加強。害怕作文的心理會逐漸打消,熱愛作文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 王學東.《讓作文教學更高效》[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6
[2]溫儒敏.部編初中語文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