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檢榮
【摘 要】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而好的課堂練習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本文從注重課堂練習情感、方式、方法及積極評價四個方面談論了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旨在教學的實踐中能有所協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提高
課堂練習設計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而好的課堂練習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個性化的課堂練習設計以練習改革為突破口,尊重學生的個性,讓練習變得新鮮有趣,學生樂于接受。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
一、注重課堂練習情感的有效性
“親其師,信其道”這一名言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小學生則更為強烈,學生如果對你有感情,就會喜歡你所教的課。首先,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情感的釋放和啟發,在舉手投足之間都應充滿對學生的愛意,以此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氛圍中產生學習動力,愉快地進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其次,教師要善于運用和藹可親、自然幽默的語言。的確,這種語言猶如一種潤滑劑,恰當地使用可以緩釋師生間的矛盾及尷尬的局面,又可以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二、注重課堂練習方式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練習要照顧個性
不同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所以要根據學生個性差異設計多樣的課堂練習,使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吃得飽”,中等學生能學得好,學困生對學習也不產生厭惡情緒。
2.練習要注重層次性
在設計練習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層次性的練習,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如學習了三年級上冊“長方形的周長”知識后可設計如下練習:
下面題目你可以自由選擇,看看5分鐘誰得的☆最多
①畫一個長為4厘米,寬為2厘米的長方形。☆
②你能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長方形嗎?試一試。☆☆
③在三個同樣的長方形中,按不同的要求給長方形各增加一條線段,變成不同的多邊形組合。☆☆☆
一個三角形和1個四邊形、2個三角形、1個三角形和1個五邊形。
3.練習要注重多樣性
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學心理,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濃。
(1)趣味性練習。教師應盡量把練習中的數學知識變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練習的內容就躍躍欲試,把練習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如學習完“計量單位”的知識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以“小明的一天”為情境故事的填空題:
今天早上7( ),小明從2( )長的床上起來,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了大約200( )的早飯。就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碰上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學校。
將枯燥的“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的題目改為情境式故事的練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游戲性練習。在游戲中做練習,學生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游戲式練習將所學的知識蘊涵于游戲中,是學生最喜歡的數學練習。
(3)探究性練習。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課堂練習設計中,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探究”性練習,以便讓學生的思維在此得到放飛。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后出示:在一個長方形中,剪去一個小長方形后,周長會有什么變化?(要求通過剪剪、畫畫、量量的方法尋求問題的答案)學困學生只要找到一種答案;中等生要找到多種答案;優秀學生不僅要找到多種答案,還要把思路想完整,說完整。
(4)自編性練習。新課程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練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我編我做”就是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編題自己解答或互相出題交換解答,使學生在編題、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注重課堂練習方法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我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為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臺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50+90=140米,130﹤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說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我肯定學生的3種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討論: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
四、注重課堂積極評價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結果的呈現和利用應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課堂上,教師的一顰一笑,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是評價的有效方式。當學生有較好的表現時,我總忘不了給他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贊賞的話語,或者與學生一起給他一陣熱烈的掌聲。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應該是注重課堂練習情感、注重課堂練習方式、注重課堂練習方法、注重積極評價等方面的有效性的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
【參考文獻】
[1]郭東岐主編.《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