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目的具有雙重性:既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閱讀技巧,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又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知識,發展思辨能力,形成較佳的閱讀素養。這些目的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較難達成,可以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實施線上課外自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英語閱讀課程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課外自學了解基礎的閱讀技能,在線下課堂教學進行鞏固應用,同時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后任務不斷拓寬閱讀層次的深度,使學生逐漸形成閱讀素養。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英語閱讀;混合式教學
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英語專業的教學要求包括“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指委,95)英語閱讀課程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教學中存在不同觀點:有一部分認為英語閱讀屬于語言類課程,應該側重閱讀技能的培養;另一部分則認為英語閱讀與知識形成息息相關,應該側重閱讀內容豐富及閱讀量拓展。如果能將閱讀技巧的基礎培養與閱讀寬口徑的素質培養并重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現有的課程設置中,英語閱讀的設置學期及課時量限制了課上教學篇幅,很難將閱讀技巧的基礎培養與閱讀寬口徑的素質培養并重,需要借助藍墨云班課移動教學助手指導學生合理運用課后時間,強化英語閱讀課程學習。
一、藍墨云班課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當前我國教育要研究解決的六大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效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帶來的新挑戰,讓教育變革跟上時代,讓我們培養的人不落伍于時代”?(陳寶生,2017)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各種挑戰,既無法吸引教學對象,也很難匹敵信息爆炸模式下各類知識的寬泛與廣博。因此很多高校訴諸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下傳統課堂與線上網絡課程相結合的形式授課,各類在線教學平臺也應運而生并在近幾年得以迅速發展。藍墨云班課是一款移動教學助手APP,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群和班課空間為基礎,依托移動設備為教師提供課堂管理、資源推送和教學評價等服務,為學習者提供課程訂閱、消息提醒、個性化學習資源、討論交流等服務。(韓玥,87)對比其他平臺,藍墨云班課能夠直接進行課堂管理,同時實現線上學習移動化,為教師的混合式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了較理想的途徑。
二、基于藍墨云班課的英語閱讀課程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技巧培養與英語閱讀素質培養都是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重點及目標,現有的英語閱讀教材較難將二者融合,都只是側重其中之一。本教學設計以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閱讀技巧與實踐》系列教材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大學英語閱讀》系列教材為主線,同時參考各級各類外語測試中的閱讀材料。其中英語閱讀技巧教學主要以線上課后自學為主,英語閱讀素養教學則通過課堂主線展開。
(一)英語閱讀技巧形成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基礎技巧的教學內容以《英語閱讀技巧與實踐》第一冊及第五冊教材為主,將閱讀技巧圍繞詞匯、句子、段落信息攝取閱讀及篇章評判性閱讀等層次進行合理編排,形成電子課件,并逐層推送到藍墨云班課平臺,要求學生進行自學,同時根據閱讀技巧課件的重點內容收集整理相應的練習,可以是教材上配套的習題,也可以源自各級各類外語測試中的閱讀試題,只要是跟閱讀技巧主題呼應即可。收集整理好的練習同步到藍墨云班課平臺,要求學生進行課件自學后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練習任務。
(二)英語閱讀素養形成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素養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支撐,這些形成過程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領回閱讀技巧在實際閱讀中的應用,并不斷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延伸輻射到課后閱讀活動中,從而達到英語閱讀素質養成的目的。
1.課前準備
教師根據一定的主題準備閱讀材料,《現代大學英語閱讀》(第二版)是外研社出版的《現代大學英語》教材(綜合英語課程的主流教材之一)的配套讀本,四冊共收錄了上百篇經典英語文章,無論從題材、體裁的多樣性,還是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方面都稱得上是精品。《英語閱讀技巧與實踐》第六冊及第七冊分別涉及報刊閱讀與英美文學閱讀,其中不乏優秀篇章。除去這兩套教材,英語閱讀材料的來源很廣,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經典與時效并重。選定閱讀材料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可以選擇提前布置閱讀文章或是隨堂閱讀,但不論是提前閱讀還是隨堂閱讀,都要根據教學目的準備好閱讀任務,包括pre-reading、while-reading以及post-reading模塊。Pre-reading任務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在課前布置給學生,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閱讀資料到平臺供學生參考。
2.課堂學習
英語閱讀課程不同于綜合英語課程,前者稱為泛讀,后者則是精讀,英語閱讀課程更側重良好閱讀素養的形成。結合前文所述的課程雙重目標,課堂學習既要基于文章閱讀,也要結合線上自學的內容進行閱讀技巧應用。因此課堂學習主要分兩大類:一類以文章的評判性及賞析性閱讀為主,一類以閱讀技巧應用實踐為主,也會根據閱讀內容交叉進行。以《現代大學英語閱讀》第二冊的文章《一小時的故事》為例進行以下課堂學習活動:
(1)學生根據pre-reading環節布置在藍墨云班課的任務——了解凱特·肖邦的創作及作品信息——提前獲知了作者的背景消息;
(2)文章篇幅不長,并不提前告知學生具體的文章題目,以便進行隨堂限時閱讀練習,學生在指定時間內閱讀文章并完成發布在藍墨云班課上的while-reading任務;
(3)文章內的詞匯及結構都比較簡單,while-reading任務主要針對文章內容理解、段落信息撰取等關鍵點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4)post-reading環節要求學生圍繞文章的語言特點與文體風格、文章的寫作主旨等展開討論,更好地領會文章內涵。
課堂學習一方面讓學生鞏固在課外線上自學習得的閱讀技巧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引導學生培養思辨能力,不斷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3.課后任務
課后任務主要是根據課堂的側重點準備更多的閱讀材料及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課堂上所進行的學習開展類似拓展踐行。如完成了《一小時的故事》閱讀學習后,可以要求學生課后繼續閱讀作者凱特·肖邦其他的短篇作品,了解更多凱特·肖邦的作品風格及寫作意圖,也可以跟《花園里的獨角獸》一文進行對比閱讀,試析二者在情節、主題等方面的異同,也可以布置學生試著改寫《一小時的故事》的結局等等。課后任務重在延伸擴展課堂所學所練,將閱讀技能及思辨方式內化為個人素養。
三、結語
英語閱讀課程的雙重目的性在運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展開線上線下課堂內外混合式教學的模式中得以較好的實現: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進行課外在線自學來掌握英語閱讀基礎技能,又通過課堂教學鞏固基礎技能的應用,并不斷引領學生將基礎技能內化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上升至閱讀素養層次。接下來的研究將主要放到藍墨云班課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中,并利用這種更深層次的混合式教學推進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長:當前我國教育要研究解決“六大問題”——教育部長陳寶生2017全國教育工作會講話全文大放送,2017.2.7.
[3]韓玥,王毅.基于藍墨云班課(Mosoteach)APP的深度學習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07):87-89.
作者簡介:周鐘圓(1986—),女,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與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英語閱讀教學中自我效能感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017JGA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