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蓮
摘 要:隨著平板電腦、大屏智能手機以及互聯網的廣泛結合與應用,“微”元素如何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成為老師和專家學者積極探索的事情?!拔⒄n”由于視頻短小、制作精良,學習效果好等特點被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青睞,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幾點微課設計心得,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微課設計
小學高段學生擺脫了低段的稚氣,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能夠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因此,數學老師在微課設計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數學課堂的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要利用好微課的優勢,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同樣,學生也能夠通過微課做好預習,了解自己在已掌握知識中的薄弱環節,以及在未來學習中可能會遇見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認真聽課的意識,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個優秀的微課至少包含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前導分析,以及PPT的靈活運用三方面,這也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微課視頻以錄制10分鐘為宜,時間過少無法達到預習的目的,時間過長也會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產生疲勞。時間適度,才能達到鞏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預習效果,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目的。因此想要錄制一個完美的微課,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微課設計具有針對性
學生的課前預習一般都在課外時間進行,學生離開了課堂的約束,可能會表現出較為散漫的狀態,老師難以對課前預習進行全面的掌控。而且,學生意識不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加上課前預習都是新的知識點,難免出現看不懂的、乏味的情況。所以課前預習的微課一定要注意針對性,圍繞單一的知識點展開,盡量杜絕知識點延展的情況。例如,在預習相遇問題的課程時,緊緊圍繞:“速度和×相遇時間”這個公式展開,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講解學生應該注意的知識點,以及課程中應該掌握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有所側重地進行預習。不能把微課視頻等同于課堂教學視頻,否則學生就會產生疲勞、抗拒的心理,微課形式的課前預習也就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價值了。
二、微課設計要具有整體性
家庭環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老師在錄制微課視頻時要從學生的整體狀況出發,課前預習設計的太難,會導致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產生學習困難,不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微課中的內容,失去預習的興趣。而微課設計得過于簡單,會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認為課前預習沒有必要花時間去研究,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了。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所以,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探究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將學習能力考慮到位,既能照顧到學優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兼顧到學困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問題,做到難度適中,課前預習有的放矢。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有些學生可能在預習的過程中就掌握了公式并能靈活解決相關應用題,另一些學生只能記住這一計算公式。因此,老師在微課的設計上就要從整體上考慮,讓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有意識地將預習中碰到的難點努力投入到課程中去學習。
三、微課設計要有趣味性
經過筆者調查了解發現,學生在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并不高,他們進行課前預習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老師的作業布置和家長的督促,往往在預習過程中會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如果老師或家長沒有布置預習作業,學生是不會主動進行課前預習的或者不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預習新的知識的。因此,微課設計的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微課設計得有意思,牢牢抓住了學生看視頻的欲望,就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追擊問題時,教師可以將龜兔賽跑的故事制作成動畫,假設烏龜的速度和兔子的速度,讓學生在兔子追趕烏龜的過程中,掌握了追擊問題的本質,并學會運用追擊的運算公式。當然,微課設計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性,那會造成趣味性掩蓋了教學目的,使學生只關注到了有趣的內容而忽略了趣味背后所隱藏的教學目的。那么,就會出現本末倒置的問題,使微課失去了教育的作用。
信息技術的深入推廣,逐漸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帶來了顛覆式的創新。這也需要老師與時俱進,不斷掌握新的信息技術,并能夠很好地將這種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利用新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動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益平.讓“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8).
[2]張海林.怎樣讓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教育革新,2012(11).
[3]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