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麗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有趣、生動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探討了提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已經逐步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對此教師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不斷對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保證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在生動、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起來,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例如,在“認識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張圖形,并播放動畫效果,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圖形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記憶這些圖形,了解其特征。然后視頻畫面上出現鄉村小屋、小汽車、火車等動畫,在學生觀察完畢后,教師可以讓他們說說這些事物由哪些圖形組成。這樣學生都能夠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看到的圖形,這些簡單的圖形可以拼成各種常見的東西,學生覺得新穎、有趣,都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也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引導學生實踐,增強知識記憶
為了讓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更加高效,教師要指導學生加強實踐,在操作中理解數學知識,而并非是一味地死記硬背。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多提問,將自己獨特的見解發表出來。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并與他們一起進行探索,共同解答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記憶。
例如,教師在完成“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后,可以讓學生開展如下練習,即將下列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1)4+4+4+4;(2)5+5+5+4;(3)1+1+1;(4)3+3+3+4。學生看到題目后,很快將(1)和(3)改成了乘法算式,但是對(2)和(4)卻產生了疑問。對此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如將(2)改成為5×5+4或5×4-1,將(4)寫成為3×3+4或4×4+3。學生在改寫乘加和乘減算式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其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此一來,學生都牢固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游戲方法,活躍課堂氛圍
低年級小學生有著愛玩愛鬧的天性,他們都喜歡表現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數學知識,并充分感受到快樂。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方法,迎合了學生的需求,他們可以在玩中學,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得到了提升。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小游戲,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20以內的加法”教學中,有的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對學習也感到無聊與枯燥。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下的游戲,即讓學生分別拿著加法式子和數字找朋友,這種學習方法學生都很喜歡,若是找錯朋友后,其他同學則送給他一個“炸彈”。這樣學生為了準備找到朋友,都認真學習,不懂的地方也會積極向教師請教,從而順利實現了教學目標。
四、結合實際生活,提升教學效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在課堂上為學生提出生活的數學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背景,與實際生活加強聯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強烈的興趣。
例如,在“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班上男女生人數設計教學活動,并問學生:“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數,那么你來猜一猜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位同學?”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繼續問:“那么你們來數一數到底有多少位呢?”這樣很多學生都會數錯,對此教師要告訴他們:“看來大家在數人數的時候遇到點困難,看來要正確地數出事物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沒關系,這節課我們自己來學習數數。”這樣學生都認真學習,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加強實踐鍛煉,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理念,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為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67-68.
[2]毛光瑩.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J].學周刊,2016(33):218-21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