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花
摘 要:現在正處于信息化社會,教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高中政治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內涵也隨之發生變化,不僅包括學習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能力,還包括教育創新和課堂反思能力,內容更加全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動作為一個新的平臺,可以從教育科技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實現教育創新。
關鍵詞:教研活動;高中政治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自2011年以來,教育界刮起了一陣“微”風,微課堂作為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結合的產物被推廣和運用在教學課堂上。胡鐵生認為“微課的主要載體是教學視頻,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微課不受上課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在時空上給予了教師更多的自由,此外,微課反饋及時,教師在錄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重復錄制,這緩解了教師的上課壓力,制作微課可以讓高中政治教師在實踐中實現專業成長。
楊永社名師工作室在大朗中學成功舉辦了“慧教育之微課展評與推廣”教研活動,讓教師在微課中成長。教研活動前讓成員先制作微課,對微課有初步的認識和接觸,然后在教研活動中通過分享微課制作經驗和微課展評,讓成員對微課有更加深入地認識并學會運用微課為課堂添彩。
微課制作包含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的結合體。教師制作微課的過程,既是一個教學研究的過程,又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通過微課展評與推廣教研活動,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不斷提高教學教研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微課的教學反思過程,讓教師在細節中追問、思考、發現問題。不斷的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業務水平,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都普遍使用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學方法,設置了很多互動活動,課堂氣氛很是熱鬧,但是熱鬧的背后不禁會讓人反思,課堂熱鬧起來就說明教師用的教學方法科學,就是優質課堂了么?到底教學方法怎么用才能起到一個好的效果,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這也引起了教研活動的關注,工作室進行了一次以“優質課堂熱的冷靜思考”為題的專題研討會,這次的研討會旨在讓教師明白什么樣的課堂是優質的課堂,營造這樣的課堂要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對優質的教學課堂有一個總的認識后要將之作為一種思想指引,去尋找具體的適合自己課堂的教學方法,這對改進教學方法起到一種引領和評價作用。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后,成員們共同對優質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提出了三個愿景,分別是“靜”“慢”“暢”。
真正的合作探究是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交流,而這種交流需要“靜”,這里的“靜”不是悄無聲息、死氣沉沉的靜,而是不浮躁的靜,深思的靜、自悟的靜。適當的活躍氣氛是課堂的點綴,是優質課堂所需的,也是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追求之一,但是要注意把握尺度,因為知識與素養的沉淀需要“靜”。
“慢”,是要提醒教師反思教學節奏,一些年輕的教師語速過快,口若懸河,學生的思維沒有呼吸的空間;年長的教師對知識點了如指掌,講起課來游刃有余,但往往會忽略學生對知識領悟的能力和速度。在該慢的時候慢下來,這樣才能洞悉學生的上課情況以及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暢”,暢所欲言,是師生敞開心扉的對話。“對話教學法”也許是“暢”的體現,談話教學法營造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疑問甚至是質疑。合理運用對話教學法可以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形成一種敢問、善問、善思考的個性化學習模式。
教研活動作為政治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除了教研組內部的學習交流,還可以通過對外交流來實現,而獲取教研前沿信息可以通過參加相關學術會議來實現,這樣多渠道的交流學習,為教研活動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指導,教研活動發展得越好,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用就越是顯著。
[1]胡鐵生,黃明燕,李 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束賢子.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師素質狀況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