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娜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在對語文進行細讀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文章詳細概述了文本細讀的相關理論,以人教版五年級教學課本為案例,將文本細讀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文本細讀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文本細讀法;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本細讀的典型特征是以文本為核心內容,在重視語境對語義影響的同時,強調對文本內部組織的結構分析。將文本細讀的方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當前的一大教學趨勢,通過文本細讀法的教學導入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體會到三層含義:一是對課文的詞語、句子以及上下文段落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課文的言語環境;二是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把握課文文本語言的深層含義和功能體現,讓學生從課文的文本細讀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三是讓學生對文本組織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解讀,從語文課堂學習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當前我國小學教學的現狀來看,每一個小學教學課堂都是比較活躍的,教師也是激情飽滿地對小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激情等都是相對豐滿的,但是如何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卻是一大關鍵問題。因為當前我們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都是使用“拿來主義”,在教學方式上也都是以模仿教學為主,對課文文本的細細琢磨和教材意義的深刻理解比較缺乏,如果能夠在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理解分析,相信隨著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推進,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將文本細讀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文本細讀法優勢作用提升教學質量[1]。
1.通過文本細讀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對于一些課文,一些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直接在文中體現出來,但是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是通過“隱”的方式蘊含在文學作品之中,將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側面表現的方式體現在文本之中,這是一種文學作品寫作的藝術,這不僅僅是對作者寫作水平的考驗,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通過文本細讀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教師挖掘新型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提升教師質量的關鍵所在[2]。教師與學生反復細讀課文的同時,透徹分析課文內涵,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精彩度和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引導的文本細讀真正學到知識。
2.通過文本細讀法理解文本,推敲詞句
課文文本的語言是對教師“火眼金睛”的考驗,教師需要在教學課堂中深入挖掘課文的重點詞句,讓學生能夠在適當的引導之下體會課文的深刻內涵,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課文的重點詞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詞句應用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細讀,讓學生真正深入理解課文,從重要詞句中體會課文的核心思想。
3.通過文本細讀法讀懂課文的結構
由于每一篇課文的寫作結構都是不一致的,但是最終都是為了體現文中的中心思想所服務的,因此不管作者如何安排寫作結構都不會離開對文章本質內涵的體現。由于小學生的課文閱讀技巧缺乏,因此教師可以仿古借用反復細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盡量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了解文章寫作結構的學習習慣,深化學生對課文結構的理解以及結構安排的意圖等。
綜上所述,文本細讀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文本細讀法有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真正掌握課文所要體現的核心思想,并內化學習知識。相信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文本細讀教學方法的引入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1]陳 鵬,劉 陽.基于“標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課程教學研究,2013(11).
[2]王 艷.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北方文學(下半月刊),2010(1).